突发!融信服务拟私有化退市
房地产和二级市场持续低迷带来的次生灾害正在显现。11月22日,短暂停牌中的融信服务对外发出公告,公司拟以私有化方式退市。
01#
低价私有化
2021年7月16日,融信服务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4.88港元/股,发行量1.33亿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6.285亿港元。
出道即巅峰,上市的四年里,公司股价逐年走低。截至11月18日停牌,股价报收0.52港元/股,市值约为2.64亿港元。
根据公告披露,融信服务要约注销价定在0.60港元/股,较停牌收报的0.52港元,溢价约15.38%;较截至6月30日每股资产净值1.18元(约1.29港元)折让约53.49%;较发行价跌近87.7%。
对于私有化退市的原因,公司方面给出的解释是:
1)股份交易流动性相对较低,且价格呈下降趋势,公司很难开展股权集资活动,继续上市可能不会为公司带来任何具意义的裨益。
2)公司私有化后,可以更专注于长期增长及裨益的战略决策,免因公司作为一家公众上市公司而承受由此产生的市场期望、股价波动及合规要求的压力。
3)撤销公司的上市地位,预期也将减少与维持公司的上市地位及遵守监管规定有关的行政成本及管理资源;也可增强公司的灵活性,免受股价波动以及公司作为公众上市公司可能产生的额外成本及开支的影响。
概言之,流通性低、股价呈持续下降趋势;作为物管上市平台已经失去了融资功能;选择私有化退市,可以减少维持公司上市地位的合规成本和相关开支。
02#
大股东成退市最大赢家
2021年7月IPO之时,融信服务经扣除全球发售应付的包销费用、佣金及开支后,加上部分行使超额配股权,其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6.285亿港元。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未动用的IPO募资净额还有约4.826亿港元。
然而,上市至今公司却未进行任何派息操作,分文未出。
由于欧宗洪家族掌握了融信服务73.8%的股权,外部股东只持有26.2%的股份。按照公告之日,拟要约的1.33亿股计算,私有化需要付出的总代价仅为0.798亿港元。
也就是说大股东只要花8000万港元的现金代价,就可以换来对剩余4.826亿港元募集资金的自由支配权。
在一股独大的话语权下,外部的中小股东只剩被动收割的命运。上市当初参与的外部资金收获的只有“double kill”。
当然,因为上市之初并无基石和战投参与,所以也不能排除上市和退市,都只是大股东自导自演的戏码。
有外部资金参与,大股东能借机收割;没有外部资金参与,大股东无非损失点费用,就当花钱打了个水漂、听了声水响。
03#
盈利能力持续恶化
通过回顾过往业绩,可以发现融信服务上市后毛利率水平接连走低,营业利润也阶梯式下滑。
2024年中报,融信服务营业利润为亏损1.50亿元,而上一年同期1866.10万元,同比变动幅度-905.49%,在过往同比均为负增长的基础上,出现断崖式下降。
暴跌的核心,源自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上半年这一数据为1.96亿元,按期增加约494.5%。自身难保的地产停止了输送,物业的报表就被打回了原型。
与业绩萎靡相伴的,还有董监高的变动。
2023年9月12日,欧宗洪辞任融信服务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公司薪酬委员会成员及公司提名委员会主席,二代欧国飞全面接任;
今年4月29日,融信服务老将马祥宏,辞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一职;6月份,独立非执行董事叶阿忠辞任。
结 语
也许,在二代欧国飞全面掌权后,面对入不敷出的经营窘境,又有华发物业服务的私有化退市案例在前,才作出了对融信服务进行私有化退市的决策。
融信服务退市成功后,将成为继蓝光嘉宝服务、华发物业服务之后,上市板块第3家以私有化方式完成退市的上市物企。
当前及未来,深陷同质化竞争的港股中小体量上市物企,在融资无望、保壳费钱的困境中,或许也会以私有化退市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