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的变革:物业管理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
中国近年来的基层社会治理变革实际上比以往任何时间都要猛烈,而这种变革对物业管理的冲击也愈加明显。传统物业管理模式与日益复杂的基层社会治理需求之间存在张力甚至冲突。物业管理“独善其身”已不可行,物业管理主动、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不仅是外部要求,更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必然选择,并将重塑其角色定位与生存法则。本文将依次探讨融合的必然性、融合后形成的新型政企共生关系形态,以及由此引发的物业管理生存法则的根本变革。
中国近年来的基层社会治理变革实际上比以往任何时间都要猛烈,而这种变革对物业管理的冲击也愈加明显。传统物业管理模式与日益复杂的基层社会治理需求之间存在张力甚至冲突。物业管理“独善其身”已不可行,物业管理主动、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不仅是外部要求,更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必然选择,并将重塑其角色定位与生存法则。本文将依次探讨融合的必然性、融合后形成的新型政企共生关系形态,以及由此引发的物业管理生存法则的根本变革。
一、物业管理为何在当前形势下必须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物业管理在今天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是时代变化的结果,以经济下行和房地产陷于困境为引爆点,借助于日渐发达的媒体特别是网络空间,社会各阶层几乎都卷了进来,也引起了政府层面的高度关注。这种场景的出现,物业管理只能被动地接受,从物业管理的视野里眺望今天的生存环境,叠印的满是无奈、悲凉、失意、不安和物业管理人心灵的破碎。
将社区治理的意义上升到政治层面,社区治理在当下中国有着重要意义,可以推进中国社会和政治进步。在这种大环境下,国家层面政策明确要求推动物业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对物业管理而言,融入是政策规定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即便仅从经济学视角,这仍是边际成本最低的决策方案,极具成本和效率优势。物业管理的融入也是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需求,是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承接者,物业管理是距离居民最近、触点最多的组织之一,天然具备协助政府延伸公共服务的优势和能力。
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也是物业管理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主动融入并赢得居民和基层组织的信任与支持,是增强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效途径。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后,物业管理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也会出现巨变。今天物业管理的困境实际上主要有两大原因:过度的市场化和自身定位的不确定性。前者的结果是忽视或削弱必要的政府监管、公共服务提供和社会保护机制,出现市场失灵,而自身定位的不确定性,在中国社会整体焦虑的大环境下,容易被痛打落水狗的舆论所裹挟。因此,物业管理必须通过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来为未来的发展找到一条共赢的道路。
二、深度融合后会催生哪些类型的新型政企共生关系?
目前物业管理面临的一个重大困境就是社区的撕裂,而这种撕裂毫无疑问会加剧社区的对立。原因在于对社区治理的功能主体缺乏深度的参与性,缺少参与性,也会导致物业管理本身定位混乱。
对物业管理来说,深度融合的直接结果就是自身定位的巨大的变化,企业超越传统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或简单的“购买服务和提供服务”关系,深度融合后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共生模式,在社区基层组织统一领导下,物业管理深度嵌入社区治理架构,并成为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共同对社区治理成效负责。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深度融合必须遵守市场规则,而不能破坏市场规则。虽然我反对过度市场化,但是市场化依然是物业管理生存的根基。
这种诠释方式寄托了对未来社区治理的发展蓝图,也是物业管理的蓝图,物业管理与业主是基于《物业服务合同》,契约关系是核心;物业管理与社区基层组织是基于公共利益,协作关系是基础;政府是规则制定者、协调者、支持者;业委会是业主权益代表和决策者;物业管理是专业服务执行者和社区事务协作者,同时,物业管理更是基层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这一角色,不可替代。
所以,我们对深度融合后的社区图景充满期待,一方面是物业管理的角色转换带来发展根基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社区治理的推进更加深入。传统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诸多元素迅速在社区中复活,如入无人之境。有了物业管理这个“马良”躬身入局,社区治理的未来同样值得期待。
三、我们还要思考的是,这种新型关系将如何颠覆性地改写物业管理行业的未来生存法则?
我们用四十年建立起来的物业管理生态将会遭遇什么样的改变和挑战。但可以肯定的是,深度融合会彻底改变物业管理的营商环境和价值衡量标准,其生存法则将被彻底改写,从“单一服务提供者”向“社区治理合伙人”转型,价值创造从单纯的“物业服务满意度”扩展到“社区治理效能贡献度”“政府目标达成度”等等,诸如此类。
从基层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对物业管理而言,政治能力也将会成为核心竞争力,深刻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基层治理重点难点,并能在服务中主动响应和落实。同时,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深度融合,企业战略必须将社会责任、社区福祉置于更核心位置,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与统一。对企业来说,生态位竞争取代单纯价格战,企业需根据自身优势选择适合的共生模式。竞争焦点也转向谁能提供更契合基层社会治理需求,更全面、更可持续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这种基于共生关系的合作将更强调稳定性和长期价值,短期逐利行为将被市场淘汰,“过度内卷”将成为过去式。
物业管理主动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是时代必然和企业生存发展之道。这种融合催生了多元化的新型政企共生关系,并深刻重构了物业管理的生存法则。展望未来,成功的物业管理将是那些能有效平衡商业逻辑与社会责任、精通专业服务又深谙治理之道、善用技术赋能并构建良好共生关系的“社区治理合伙人”。这种深度融合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增强社区韧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社区治理路径的重要实践。
从物业管理的角度,应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大变之下的图变图强终是必然选择。成功与否,千秋之下,青史自有论说。如果我们在面临当世功利之风弥漫之际,重新定位行业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或许,我们的选择会更加理性和更加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