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银发经济与医疗康养融合发展
推动银发经济与医疗康养服务深度融合,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老年人健康、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银发经济与医疗康养服务深度融合,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老年人健康、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3.1亿,约占总人口的22%,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达75%以上,失能、半失能群体超过4400万,人口老龄化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议题。以促进健康老龄化为目标,构建老龄社会支持服务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路径。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对于促进积极主动健康老龄化及医疗康养融合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和作用。
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35年预计将达30万亿元,其中医疗康养服务是核心增长点。我国的医疗康养需求呈现“规模大、碎片化、多层次”特征,存在“供需失衡、资源分散、信息孤岛”等问题,社区及养老机构缺乏充分的医疗支持及标准化服务规范,亟须通过产业深度融合、服务模式创新、科技赋能支撑,构建“预防、治疗、康复、照护”全链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核心支撑。
一、建设老年医疗康养联合体,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康养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组建老年医养联合体,实现双向转诊、数据共享、人才轮训。试点“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的慢性病管理模式,由三级医院制定医疗方案,二级医院、社区及养老机构负责疾病预防、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并提供居家护理、康复指导服务。通过将医疗资源直接注入老年人日常生活圈,使老年人在社区内即可获得基础诊疗、慢病管理和健康监测服务,解决高龄、失能老人就医难题。
二、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智慧医疗康养照护服务。通过整合医院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可穿戴设备、家庭健康监测终端数据,建立老年人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疾病风险预警系统并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整合周边医疗机构、康养中心、药店资源,实现“一键预约、就近服务”。借助物联网、AI等技术在银发经济与医疗康养融合发展中的应用,推动“智慧养老”落地。
三、创新医疗康养融合模式,开发智能适老产品。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创新,逐步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医疗康养融合的新模式,重构老年健康服务的提供路径与资源配置方式。智能适老产品是支撑医疗康养融合落地的技术载体,应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制造高质量老年产品,支持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创新,通过科技投入和研发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研发老年健康智能设备应聚焦视觉增强、交互简化、语音辅助等功能,实现语音搜索、一键呼入,提升老年人使用数字工具的体验。通过实时查询健康数据、预约服务、在线缴费,大幅提升医疗资源可及性。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鼓励企业研发“康养服务机器人”,实现用药提醒、理疗按摩、护理陪伴等服务。通过推动银发经济与智慧医疗的融合发展,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同时,智慧医疗技术的应用将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推动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升级。围绕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鼓励企业创新,满足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例如,开发智能轮椅、移位机、康复护理床等生活照护产品,以及智能跌倒探测仪、阿尔茨海默病筛查与训练系统等与“医体融合”紧密相关的产品。
四、完善社会保障及政策支撑,培养和招募医疗康养照护人才。扩大医保及长期护理保险项目支付范围,将“居家智慧康养服务包”(如远程问诊、康复指导、家庭病床)纳入基本医疗报销目录。建立多元支付体系,以基本医疗为支撑,鼓励发展商业保险、特需医疗以及老年人陪诊、陪聊等消费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体化的医疗康养照护服务需求。
目前,我国老年医疗康养专业人才短缺,护理人员流失率高,专业培训体系尚未完善,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建议高校和职业学校开设老年护理、康复治疗及养老服务类专业,培养复合型养老护理人才。通过政策支持提升职业吸引力,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借助国家认证的老年护理师、康复师等吸引更多人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解决法律和社会保障问题,招募退休医生、护士等人员为社区、养老机构提供慢病管理支持。
五、以健康老龄化应对人口老龄化。慢病预防是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需求导向,健康老龄化为银发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被动照护”向“主动预防”战略转变,应成为推动健康老龄化的核心引擎。通过市场化调节机制与科技创新,将健康管理关口前移,重构“防大于治”的老龄化应对范式。树立“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通过健康管理政策引导、科普宣传和健康体检,减少疾病导致的失能、半失能,走出“因病致贫、因病致残、长寿不健康”的困境。通过基因相关疾病诊治、健康食品、保健品、抗衰老产品研发,促进预防性产品与服务创新,如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生理指标、AI算法预测疾病风险、数据平台生成个性化干预方案等,构筑主动健康防线。
六、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完善医养服务质量评估及政策体系。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医疗康养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应加强对银发经济市场的监管,建设标准化、专业化的老年用品质量测试及信息服务平台,以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建立医养服务质量评估及老年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和行业认证标准体系,以标准体系引导和规范各类市场主体行为。健全老年服务和产品市场的准入、退出、监管制度等,加强对老年保健品市场、养老机构的监管,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推动银发经济与医疗康养服务深度融合,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老年人健康、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与产业协同,促进智慧医疗、康复器械、健康管理等新兴产业发展,为亿万老年人筑牢“健康长寿”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