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学斌去干嘛了?

生活服务
2022-01-14 17:28

从2019年唐学斌卸任彩生活开始,他从大众的目光中“消失”有近两年了。在2021年最后一天,唐学斌忽然发布官宣,我们来看下,他现在到底去干吗了......

2021年12月31日,唐学斌在朋友圈转发了一个链接,配上很长一段话:

微信图片_20220114175908.jpg

这段话有个重要的主题:我决定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他用打球和喝酒描述了过去两年里的时光,又用“闲不住”当作开始未来的理由。选在2021和2022新旧之交发布,契合了他辞旧迎新的主题。

而这段新的人生旅程,他也说的很明确:让停车位成为业主家庭的核心资产。

而唐学斌此番推荐的配文标题是:其实,车位比车更具有投资价值!

正文论述了为什么要买车位,给了3个理由:

一是车位价格成本比,指出一个车位的成本基本上在10.5万左右,对比十多万的售价,价格不算高。

二是新能源车充电的问题。

三是把车位和房产放一起对比,认为二者同为不动产,车位也会跟房产一样,未来会越来越值钱。

01

唐学斌去做车位这件事,实际上业内传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很多人在等他对外官宣。在12月份乐居财经的一次线上论坛,唐学斌以「恒好停」的名义参加,12月底的“官宣”看起来是水到渠成。

而此次推送文章的关联企业为深圳恒车通停车服务有限公司

微信图片_20220114175955.jpg

据企查查,恒车通由深圳恒赛福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实控人为汪杰,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唐马力。

两个人都曾在彩生活任职,汪杰曾是彩住宅股东、彩商业负责人,唐马力曾为彩生活集团采购部经理。

微信图片_20220114180138.jpg

 

恒好停公众号去年9月份发布了一篇企业介绍的推文,明确介绍了企业的创始人,汪杰的title是「恒车通联合创始人」,而唐学斌为「恒车通总顾问」。

02

关于车位,这几年越来越成为社区里的重要话题。一边是停车难,另一边是车位到底值多少钱。

都是衣食住行的最基本的民生相关的大事。

而早在2018年,就曾经有人买了133个车位再高价卖出的热搜出现,引发了大家关于停车位的讨论。

在城市里,不管是什么时候开车出行,都面临停车的问题。因此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地上画的长方形的框,不管是回家还是逛商场,又或者路边停个车,都少不了这些两三米长的框框,比孙猴子地上画的圈也大不了多少。

唐学斌推荐的这篇文章里提到,一个车位的成本基本上在10.5万左右,计算的是占地面积、建筑材料和人力成本。

这说的应该是地下车库里车位的成本。我们知道,地下车库的车位,成本很可能比地上高太多。

比如面积,一个停车位的面积,远不止我们看到的那个框的面积,还要算上行车道、出入口坡道、设备用房等,其实跟房子类似,就是有很大面积的“公摊”,这样平均下来,一个车位所占的实际面积,很可能高达30平米以上。

把地下停车场的建造费用均摊在里面,成本价10多万是很有可能的。

03

另一个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是刚需和车位配比。

在5~10年前,很多楼盘的小区规划里,车位的配比常常是1:0.5左右。也就是说,可能一个小区里的车位配比不足每个家庭半个,也就是两个家庭才有一个车位。

截止2021年,我们全国汽车保有量已经高达3.95亿辆,平均每4个人有一辆机动车。对比七普数据,目前全国总人口为14.1178亿,家庭户平均2.62人,大约是1.5个家庭一辆车。

看整体数字可能觉得似乎没那么严重,但聚焦到城市,很多城市汽车普及率(多少人一辆车)已经是小于平均家庭户了。

这样来看,跟我们印象里一个家庭不止一辆车,基本上重叠了。

微信图片_20220114180231.jpg

表格里广州的汽车保有量不高,但在广州的小伙伴恐怕体会过广州的停车难。仔细观察一下,可能会发现粤A的车牌或许还没有外地车牌多。很多限号的城市都存在这个问题,城区的实际车辆比数据更多。

而且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很快,毕竟是连续12年的全球最大汽车市场。2021年汽车保有量增加了6个百分点,新领证驾驶人增加了23个百分点,后备力量是很充足的。

车越来越多,车位却相对保持平衡,停车的问题只会越来越难。

因为小区里不够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小区外面的马路两侧可能会被汽车拥挤。有时候遇到严管乱停车,这些车会有一段时间消失不见,随后又再回来。

微信图片_20220114180302.jpg

04

有了刚需,但车位比呢?

老旧小区不必说了,建房时基本上没考虑停车规划,只有楼下的楼间距里可以停车,晚上回来晚点,车位就没了。只能战战兢兢停在外面,早上赶早开走。

10年前建造的社区,基本上车位比都不足1,大部分在0.5左右,低于0.5的也比比皆是。

停车位缺口有。

而且这个缺口在日益变大。

在车位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的当下,车位的投资属性被注意到确实是水到渠成。

毕竟人需要栖息之所,而车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必须要有一个坑。

有人提出来可以一直租车位,就不会被高价车位绑定。

这个逻辑或许也可以用十年前租房和买房的那个讨论来论述。

05

刚需,有痛点,有未来投资的价值。

从上市物业的财报中,社区增值服务部分,少不了停车和车位的相关问题。有的描述为停车管理,有的则直接注明停车位出租。

微信图片_20220114180350.jpg

关于停车的事儿,既是民生,也与交通管理息息相关。

所有的价格波动,都源于供求关系。

前几年建造的社区,由于车位比相对比较低,可能车位供给稍微紧张一些,也就造成了一些所谓“天价车位”,比如上海或者北京有车位可以赶上一辆豪车的价格。

但现在新房的车位比能到1.2左右,就目前来看,停车位基本上是够用的。

那么,这个时候开始运营车位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呢?

 

注:本文来自 地产K线 ,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日新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如文章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敬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
  • #房产后市场
生活服务
0
0
0
参与评论
0/1000
评论区
目前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