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车通总经理杨建军:物业数字化漫谈
恒车通总经理杨建军从组织变革、运营模式创新、业务落地等多个角度,聊聊物业数字化的个人见解。
2025年4月9号,由观点机构主办的《2025观点数字未来发展大会》,活动以“智绘新境”为主题,希望以智能科技,绘制未来新境。恒车通总经理杨建军受邀发表主题演讲。
很荣幸受观点机构邀请,和大家分享我在物业数字化领域十余年的实践感悟。如今我所在的企业,是二次创业的成果,摆脱了技术和组织债务的束缚,让我们得以在大机构未能实现的理念,在这片新土壤上生根发芽。今天,我想从组织变革、运营模式创新、业务落地等多个角度,聊聊物业数字化的个人见解。
项目合伙制:物业扁平化管理的破局之道
组织机构的调整,是物业数字化改革的关键前提。在过往任职的大企业中,想要对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困难重重。庞大的组织架构里,存在着诸多逐利机构,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在创办新企业时,我们深入思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最终我们意识到,无论是产品还是资产,都应该服务于为企业、员工、股东创造价值。与许多从企业管理高层视角出发的数字化方案不同,我们选择站在员工角度思考问题。
传统物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往往呈金字塔型,从总部到项目,层级少则三四层,多则七八层。中间管理层大量存在,却不直接产生劳动价值,物业项目的营收才是真正的经济来源。这种结构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总部与项目之间常常处于博弈状态。
于是,我们借鉴《中国合伙人》的理念,尝试让每个项目与总部建立合伙制关系。将小区视为独立的经营主体,甚至独立的法人机构或股东,使其与总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这种模式下,项目的股份占比可能超过总部,项目执行策略与总部目标不再对立,无需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推行工作。
经过三年实践,合伙制模式成效显著。虽然小区单个项目利润回归总部的部分减少,但合伙人收入增加,更重要的是,小区品质、客户满意度和物业费收缴率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这充分证明,项目合伙制是物业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的可行方向。
工单制:激活一线员工的创新引擎
在传统物业企业中,清洁工、保安员等基层员工常被边缘化,企业多采用劳务派遣或劳动外包的方式,将他们排除在核心体系之外。然而,这些基层员工才是直面客户、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力量。
我们大胆尝试,将基层员工与企业的关系转化为灵活用工模式,并与工单系统深度对接,让员工做一单活拿一单钱,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即劳即得。每单费用中,都包含社保和公积金,我们也成为行业内少数能为基层员工全额缴纳社保公积金的企业。
这种模式下,员工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因为干得越多,收入越高。这也为物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基层员工和管理层常对数字化转型持抵触态度,担心减员增效会影响自身利益。如今,通过组织变革,他们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数字化转型包含软件、硬件和运营三个要素,而物业行业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运营能力。在地产行业,运营涵盖从拿地到售后的全流程,但在物业行业,企业对运营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追结果。我们认为,物业运营的核心应该围绕工单展开。
我们将保安、保洁、维修等所有物业日常工作全部工单化。工单的制定基于ISO9001 标准和对客户的接管承诺,将工作任务细化到小时。其中 70% 的工作具有计划性,如设施设备维保、例行巡检等,可实现自动周期性派发,另外 30% 则需要运营中心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与同行将工单仅作为监督检查工具不同,我们赋予工单更大价值。在我们的体系中,员工如果不会接工单,就意味着没有收入。通过这种方式,运营得以有效控制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工作,工单也不再只是简单的任务流转,而是成为推动业务发展的重要工具。
合伙制与工单制助力多经业务落地
多经业务是物业企业增收的重要途径,但落地过程中常面临业务支撑不足、员工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借助合伙制和工单制,我们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
以清洗入户空调、维修油烟机等业务为例,业主在平台下单后,运营中心以工单形式将任务下达给员工,这些工单不区分内部外部,且报酬高于普通清扫工作。员工为了获得更高收入,会主动参加业务培训,通过考核后就能承接这类高价值工单。
这种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开展多经业务的积极性,也让多经业务真正落地。总部则专注于工单流转规则制定,以及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提供支持,确保业务顺利开展。
机器智能与AI:驱动业务闭环的新动力
机器智能和AI 在物业业务中的应用,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发现,业务可分为自动化和非自动化两类,非自动化业务又可进一步细分。在业务闭环过程中,工单发挥着关键作用。
以消防通道堵塞为例,传统系统发现问题后会派发工单,但难以追踪完成情况。我们通过经济杠杆解决了这一问题。当系统检测到消防通道堵塞,会派发高价值工单,员工为了获得更高报酬,会主动及时处理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从硬件检测到业务落地的闭环。
所有数据决策,无论是来自AI 还是智能设备,最终都通过驱动工单,并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促使员工主动完成工作,真正实现了业务落地。
物业数字化转型不能只关注上层建筑,更要夯实基础。基层员工是所有业务执行和落地的关键,如何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丰富的数字化理念真正转化为实际成果,值得我们每一位物业同仁深入思考。希望我的分享能为行业发展带来启发,共同推动物业数字化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