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上市的安居客,会有新故事吗?
2014年到2021年,外面的世界在变
58同城私有化退市的半年后,安居客传出了上市的消息。
3月22日,据路透社旗下媒体IFR消息,安居客计划今年在香港进行IPO,将募资至少10亿美元。消息经由媒体传播后,安居客方面的回复却只有四个字“不予评价”。
对于58同城分拆旗下业务上市的动作,业内早已窥见蛛丝马迹。
早在去年9月,58同城以87亿美元私有化从美国退市后,外界就大多猜测其后续将回国寻求重新上市和更高估值。退市同时,58同城的到家业务宣布分拆,并改名”天鹅到家”。
在贝壳找房上市前夕,姚劲波在朋友圈祝贺称“相信开放平台Android会大于封闭,58安居客退市后会全方位进入/赋能产业”。这也曾被视为安居客将走上分拆运营的道路的“预兆”。
公开信息显示,安居客的共同运营主体为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瑞庭网络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瑞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中瑞庭网络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全资母公司是香港私人企业ANJUKE HONGKONG LIMITED,成立于2007年10月4日,由Anjuke Inc.100%持股。
事实上,这并不是安居客第一次谋求独立上市。在2015年被58同城收购之前,安居客曾有过上市计划,最终倒在上市前夜,难逃被收购的命运。
这一次重启上市路,安居客到底能讲出什么新故事?
身跨互联网和房产两大领域,安居客一直以来做得都是“端口流量”生意。即向普通用户(租房人、买房人)免费提供由中介方发布的房源,再按照点击次数,或者一定的套餐计划,向中介公司与经纪人收费。
这一模式在被58同城收购之后也基本没有多少改变。姚劲波曾多次公开表示,「要坚持做信息和服务平台,坚决不做交易」。也有不少业内人士称,安居客目前仍是作为信息流量平台,按照曝光量或增值服务向各房产经纪公司收取端口费用。
根据财报显示,58集团的营收主要来自会员收入及在线营销服务收入。2020年一季度商家会员费贡献了31.9%的收入,实时竞价系统和其他在线服务费占比达62.3%。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中介经纪人称,租赁、二手房、商业地产分为不同套餐类别,一般每季度在1500-2500不等,包括发布条数、有效时间等。除此之外,还有刷新、置顶、精准推广、会员费等收费服务或竞价排名,价钱越高越对房源展示有优势。
虽同在58集团旗下,但58同城、安居客和赶集网分属独立平台,价格也是单独收取,一般而言安居客价格较高。
除了少量竞价排名收费的置顶,中介经纪人通过端口发布房源信息后,房源会根据发布刷新时间出现在页面上。「每天上午都会刷一波,排名更靠前更多人看见。」中介称。在这种模式下,发布房源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吸引用户打来电话,以此获客。
然而,对于购房者或租房者而言,往往倾向于优先点击较为便宜的房源进行浏览。为了迎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消费倾向,中介也就往往采用大量铺排“房况良好,但价格低廉”的房源来增大点击量,以获取更多用户。
这对于平台方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入驻中介发布房源越多越快越好,消耗更多发房源的条数,意味着平台方可以收更多的费用。这也是其他端口模式的平台赖以生存的根基。
但端口模式的漏洞也十分明显,如何保证中介上传房源的真实性?如何消除数量庞大的重复房源?如何保证及时更新真实房源的成交状况?由此而衍生的重复信息、虚假房源、黑中介以及涉嫌泄露用户信息等弊病也一直是此类平台最为头疼的问题。
据此前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至2020年,58集团因不合规操作至少被通报或约谈了7次。在“黑猫投诉”上搜索关于安居客的用户投诉,目前为691条,投诉理由也大都集中在信息重复、房源不真实等常见点上。
端口模式在用户端留有漏洞,在企业端也并非毫无风险。
早在2011年,安居客完成D轮融资后,上市的议程就被提上台面。彼时安居客创始人梁伟平信心满满,强调规模收入达到10亿元才会考虑上市。2013年,安居客实现8亿元营收,并预计将在2014年突破10亿元大关。
眼看着上市之路门洞大开,安居客却在成功前夜“马失前蹄”。2014年3月,安居客单方面宣布端口涨价,遭到线下中介的联合抵制,业绩大受影响,IPO计划受挫。
最终,一度估值达到15亿美元的安居客作价2.67亿美元卖给了58同城,梁伟平离开安居客二度创业, 58老将庄建东出任CEO。
如何突破端口费的禁锢扩大营收空间,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在房地产交易之外,58集团所涉业务众多,有保洁、搬家、维修等生活服务,也积极下沉市场做信息展示平台。2017年,姚劲波曾经放话称“要干掉所有垂直类网站”,并且相信这个目标正在实现。现在来看,不论是互联网还是垂直领域,都已经变了,甚至垂直平台依然不乏强劲巨头。
58同城CEO 姚劲波
一大批垂直平台蓬勃发展,逐渐成为58同城在各个细分领域强劲的竞争对手。比如房产领域的贝壳,招聘领域的拉勾网、BOSS直聘等,二手交易的闲鱼转转等。
这些平台不仅有着更精细的用户划分,也切入了更深的产业环节。这一定程度上无疑切走了58的部分蛋糕。据58集团财报显示,付费B端用户数量增速持续下降。2017年增速为44.7%,2018年及2019年增速分别为5.4%和4.2%。
而随着互联网进入深耕细作的下半场,用户红利消失也使得58同城获取流量的成本大增。据财报显示。58集团每年的销售费用占收入比均在50%以上,包括线下发展付费用户、线上流量、发布广告、形象代言人等费用,这也是该平台最大的运营支出。
「房产流量平台实际上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找房人和卖房人及中介能够进行对接。但实际上买/卖房并不是仅能在线上就能完成交易,需要极重的线下带看谈判和跟进,仅有信息平台是不够的。」高和资本投资总监杨天啸称,称不切入线下交易,则无法获取最大的佣金交易蛋糕。这也决定了线上的信息服务价值有限。
流量思维下的互联网服务终究只是互联网1.0的产物,这也正是互联网公司曾经试图从信息服务切入交易环节的重要原因。
不论是租房还是买房,房产业务交易链条长的客观现实是存在的。基于现有的技术手段和用户习惯,线下看房、签约等过程基本上很难在线上完成交易闭环。而且姚劲波声称58同城100年不染指自营。
2019年,58集团全年有640万付费用户,平均每个付费用户仅贡献2500元左右的收入,而从退市前的财务数据来看,付费用户的增长空间也在逐年坍缩。2019年,58集团营收增速为18.6%,具体来看,该年四个季度公司的营收增速却在不断下滑,分别为22.5%、20.5%、17.4%和15.1%。
对于此次上市,杨天啸认为并不是好时间。目前贝壳和易居等主打ACN或联盟的新型模式下,旧有的信息流量平台模式并不会太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不仅仅是中介公司自建平台,恒大的房车宝、万科的易选房、碧桂园的凤凰云等都已崭露头角。当地产公司比以往更重视营销平台建设,逐渐摸索出自建线上渠道的体系,并将之作为公司战略的重要部分时,或许对于房产流量平台而言可能是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