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如何提升城市软实力?上海已建设180多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

界面新闻
2021-06-24 11:34

“社区生活圈”是以人的活动和需求为核心,通过居住、就业、养老、医养等不同功能的有机组合,在生活圈这一空间范围内使生产生活休闲等基本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指的是在市民15分钟步行的范围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

2021年6月23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自2016年上海提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来,目前已有180余个项目落地,未来“15分钟社区生活圈”还会进一步扩大全市覆盖规模。

2016年,上海发布全国首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2016年至2019年,上海启动实施“共享社区、创新园区、魅力风貌、休闲网络”四大城市更新行动计划。

2019年起,上海选取15个试点街道全面推动“社区生活圈行动”,针对空间品质和社区治理两大短板,聚焦规划空间统筹和资源政策供给,重点提升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体育、休闲及就业等设施的配建水平和服务功能。

目前,全市已完成180余个项目中,长宁区新华路街道、普陀区曹杨新村等一批社区整体成效显著,社区空间环境和服务设施品质得到整体提高,居民共建共治意识和社区凝聚力明显提升,社区空间治理信息化场景应用也为上海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积极助力。

上海“社区生活圈”的行动实践得到普遍认可。

据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李枫介绍,2019年11月,《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前期研究编制工作由自然资源部启动。

近两年来,《指南》总结了北京、广州、深圳、杭州、西安、武汉、沈阳等地在城镇社区生活圈规划方面的创新和实践经验,同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多规合一”优势,借鉴了上海、成都在乡村社区生活圈方面的实践和探索经验,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广泛征询专家、公众和使用者的意见,进行相应修改完善。

该指南于2021年6月9日发布,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李枫指出,传统“居住区”“居住小区”以人口规模(也就是千人指标)来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带有一定计划分配特征,强调居住这一单一功能,对不同社区中不同年龄人口的不同需求响应不够。

“社区生活圈”则是以人的活动和需求为核心,通过居住、就业、养老、医养等不同功能的有机组合,在生活圈这一空间范围内使生产生活休闲等基本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社区生活圈既是体现物质空间的设施圈、环境圈,也是体现感知空间的邻里圈、社交圈,是规划设计思路从计划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变。

发布会还透露,2021年空间艺术季将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为主题,在全市多个社区同时举办。本届空间艺术季将于9月25日正式开幕,持续至11月底。艺术季将以实景展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为特色手段,以社区为展场举办。

今年的城市空间艺术季活动内容包括1个主题演绎展和21个样本社区的体验活动。主题演绎展将于新华街道内的上生新所举办,系统介绍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理念和上海实践、国内外案例;新华街道、曹杨街道等涵盖全市14个区的21个社区,将举办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样本展,邀请市民实景体验社区服务,参与社区营造。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强调,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空间艺术季的艺术植入单元将以社区空间为展场,更关注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场景,不仅居住在这些社区的市民,还包括每个观展的市民,都可以通过参与其中成为展览的一部分。

注:本文转载自界面新闻,作者:杨舒鸿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 #社区治理
界面新闻
0
0
0
参与评论
0/1000
评论区
目前还没有评论
文中提及相关企业
查看更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