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住39天花费1.5万,租房人还有其他选择吗?
2021年,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一线城市机构化占比将达到甚至突破30%。而这一年,最大的长租公寓机构自如的房源量突破了100万间。但对于租户来说,实际上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机构房源占比上升,而是如何不被“埋坑”。
长租公寓发展多年,以及风险扩张的“蛋壳们”倒下之后,租客们发现“租房”这件事并没有因此变简单。
近期,一篇讲述自己租房遭遇的文章在网上流传。租户明辉在北京紫竹院从自如平台上租了一间60平米左右的一居室之后,就开始经历不断搬家、退租被多收违约金、平台在未交房给租户时就开始收租金等情况,明辉说几乎把能踩的坑都踩了,不得己决定“手撕”自如。
对于此事件,自如给予记者回应称,已经在和租客进行沟通,目前租客的诉求正在解决,并会给予租客安抚。同时自如承认在租房合同规则告知方面存在优化改进空间,会尽快强调优化合同规则的告知方式。
这次冲突中,有因明辉个人住房要求标准和实际不符主动退房的因素,也有平台没有做到信息透明,利用租户急于换房的心理多收违约金、转嫁房屋空置风险的因素。
明辉在自媒体公布自己的遭遇之后,很多人留言说也遇到了同样的事,但大部分人都“忍”了。
在“蛋壳”停摆之后,北京等城市的租赁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上升,一些租房经验不多的人会发现,如果想要在市区某个特定区域内租房,可选的中介平台会非常少。如果想要跨过平台直接和房东签约,那更是一件难事。因为贴吧、豆瓣、闲鱼等信息发布区也已经被中介们占领了。
据自如自己发布的一项调查,2021年的高效毕业生们有超过9成在毕业之初选择租房,其中又有超过8成人会从中介渠道租房,选自如的人占比更是高达83%。
曾经“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这句口号风靡一时,但实际上其中很多人深受租房之苦。
明辉的遭遇
一年多前,明辉在北京海淀紫竹院附近租了一套一居室,租金近8000,租约一年。这套房子是从自如手上租下的。
今年5月12日,房子到期,明辉决定搬家。还是顺理成章选择了在北京房源量最多的自如。
然后就开始了频繁的搬家之旅。
第一次的矛盾点主要在搬家公司临时加价,以及自如平台没有及时交房。
接着第二次搬家,明辉碰到的情况比较特殊。
因为解决过程不顺利,明辉事后认为自如在房源情况告知和换房的流程上没有考虑租户利益。
第三次搬家,是因为明辉单位解决了住房问题,他主动退房。按照约定,明辉属于违约,应该支付一个月的违约金。但在退房时,却被告知要提前15天申请。
但在租赁期间,已经提出退房时,这一“规定”并没有被告知,因此明辉要因此多付15天的租金。
自如这个行为,可以被解读为:把房屋空置风险转嫁给租户。
蛋壳的失败曾给长租公寓企业很大的警示。事后总结教训,蛋壳在两个方面做得不到位,一是空置率问题,二是拿房成本。
这两点如今在租赁市场上出现了“矫枉过正”的苗头。
据媒体报道,2021年5月19日,自如CEO熊林在主题为“长租房:完善政策与规范发展”的2021中国住房租赁发展论坛上发表了《住房租赁企业的定位和模式创新》主题演讲。
熊林提到,“我们(自如)希望通过无差价的‘增益租’业主托管新模式,推动行业转型和全新产品落地。”
盒饭财经解读说:所谓的“增益租”,就是装修费用,过去由自如承担,现在由房东承担;收房成本,也从过去的固定租金,变为如市场走低情况下约为8成;租期,也都过去的3年起,变成1年起;盈利方式,则从过去租金差+服务费,变为现在服务费+超额收益分成。简单来说,就是将装修成本转嫁至房东,同时过去由自如自担的市场风险,变为与房东共同承担市场下行风险。
从这个角度或许可以解释明辉碰到的一系列问题。
明辉的案例并不是个别现象。
类似的帖子还有很多。
离开中介有多难
除了被惦记的租期“时间差”,租户们在意的还有每年都涨价的租赁合同条款。
例如:自如最开始在租赁合同中约定每年的租金涨幅在5%左右,现在已经有部分房源调整到了10%上下。
在分散式长租公寓市场,约定涨价幅度不是个别公司现象,这也人为制造了租户的搬家动力。
而从长租公寓暴雷潮之后,市场集中度提高,新注册平台的数量快速下降。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关键词为“房屋租赁中介”在业存续企业5.03万家。2011年以来的十年间,房屋租赁企业注册量呈直线递增趋势,2011年共注册相关企业3862家,2019年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点,共4.67万家,同比增长25%。而2020年共注册相关企业3.09万家,同比减少34%。2021年前五个月共注册房屋租赁企业7208家,同比减少46%,整体注册量呈下降趋势。
也就是说,大部分无房的人都会被租赁机构“上一课”。而其中多数人对租赁市场印象是由头部企业决定的。
2019年时就曾有报告预测:到2021年,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一线城市机构化占比将达到甚至突破30%。而这一年,最大的长租公寓机构自如的房源量突破了100万间。
但对于租户来说,实际上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机构房源占比上升,而是如何不被“埋坑”,权益得到保障,让租房真正成为一种可以接受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