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处游走的物业总裁们
未来,物业职业经理人可能分化为两类群体:一类为战略型领导者,主导AI赋能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另一类为垂直领域专家,深耕AI难以替代的细分场景。
2025年2月,瑞森生活服务一纸人事任命公告引发行业关注。前总裁李春玲因贪腐被罢免,谢晨光临时顶岗,代行总裁职权。后由刘勇罡接任总裁,谢晨光卸任代理职位。
这看似寻常的高管更迭,折射出物业管理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层变革。
从碧桂园服务到越秀服务,从荣万家到新大正,物业总裁们的职业轨迹如同行业晴雨表,揭示了战略调整、市场竞争与盈利困局交织的复杂图景。
01 多重压力下,高管流动频繁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期间,共有10家上市物业公司高管(CEO/CXO)出现过变动,物业行业的高管流动似乎已进入“大洗牌”阶段。
频繁流动背后,源自行业和企业面临的三重压力。
第一重压力:盈利空间坍塌倒逼转型。受大环境持续的影响,行业毛利率普遍从20%腰斩至5%-8%,残酷的现实迫使物企寻求战略重构。
以荣万家为例,随着基础物业服务利润趋近"地板价",净利润同比下滑超10%,直接倒逼企业进行增值服务探索。
但物企在社区零售、健康管理等创新业务上普遍面临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矛盾,于是又向科技化要效益。
对AI客服、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化工具投入的激增,又可能面临因技术整合能力不足,而陷入"转型陷阱"的困境。
第二重压力:地产依赖症加剧生存危机。物业公司与地产母公司的利益捆绑已成顽疾,部分物企应收账款中关联方占比超40%,通过利益输送反哺地产板块,导致商誉减值风险累积。
同时,职业经理人既要完成市场化业绩指标,又需满足母公司"输血"需求,双重考核夹击下,最终引发高管出走。
第三重压力:竞争逻辑发生转变。行业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极致内卷下,区域深耕成为大部分物企的核心业务战略。
这意味着与以往扩张战略下对行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相比,会出现大幅下滑,挤出效应明显,企业主更注重能岗匹配及性价比。
此外,科技意识更强烈的80后高管群体崛起,对60、70后的管理层出现大量的迭代,也导致“老人们”出走。
当然,频繁的人事变动可能导致战略执行断层,例如新城悦服务CFO左卫离职后,公司短期内面临财务策略调整难题。
但从长期看,跨界人才的引入(如商业地产高管进入物业领域)可能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提升运营效益。
02 路在脚下,跨界与突围成新常态
通过分析物企高管的流动轨迹,可以发现:
1)出现跨界兼容:碧桂园服务原首席市场官汪英武“下嫁”新大正,前CEO李长江“降级”侨银集团,职业经理人打破传统物业行业成见,不拘一格推动多元化、科技等领域经验跨界融合。
2)自主创业:荣万家原副总孟庆斌创立社区市集平台,世茂服务前总裁叶明杰通过碧巢智联探索智慧物业,高管群体正从"守业者"向"破局者"转型,试图突破传统行业边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3)国央企争夺战:华润置地引入重奢行业专家VuthyPenn,越秀服务招揽王建辉,市场化人才成为国企提升服务能级的关键筹码。头部企业通过"挖角"加速行业马太效应,中小物企则陷入"失血"困境。
03 面临挑战,AI对传统管理范式的替代
随着各地政府加速引入AI大模型辅助决策(如DeepSeek技术应用于公务员决策系统),物业管理行业作为与城市治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其职业经理人群体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挑战。
由于AI大模型可以通过整合市场数据、业主行为画像、设备运行日志等多维度信息,生成实时动态的经营建议(如定价策略、成本优化方案),甚至直接参与战略规划。
例如,AI可通过预测性分析提前识别社区设施老化风险,替代传统依赖人工巡检和经验判断的决策模式。
这导致职业经理人的“直觉决策”价值被削弱,公司决策层可能更倾向于采纳AI生成的“客观结论”,导致管理者的提案需与AI建议高度协同。
上述预测并非危言耸听,据Gartner预测,到2026年20%的企业将通过AI削减超半数中层管理岗位。
在物业领域,AI可通过以下路径压缩管理层级:
- 1)自动化流程管理;
- 2)AI系统直接调度维修工单、优化排班,取代传统人工协调职能;
- 3)智能绩效监控:通过多模态数据分析员工效率,减少人工督导需求;
- 4)报告生成:自动生成经营分析报告,弱化中层的数据汇总角色。
这就要求职业经理人需从“执行监督者”转型为“战略设计者”,否则面临岗位冗余风险。
未来,物业职业经理人可能分化为两类群体:一类为战略型领导者,主导AI赋能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另一类为垂直领域专家,深耕AI难以替代的细分场景(如高端物业客户关系维护、危机公关等)。
在行业加速分化(TOP10物企市占率逼近38%,未来只会进一步提高)的大势下,通用型管理者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收窄。
结 语
物业行业高管的大量、频繁跳槽并非偶然现象,而是行业转型、竞争加剧和业绩压力的综合结果。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物业行业从地产附庸转向现代服务业的深刻变革。
未来,物业企业需要在提升服务品质、优化管理架构和拓展多元化业务方面不断努力,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同时,行业也需要通过人才流动和创新思维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