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头部物企陆续撤管,中小物企的生存出路?

-
2025-06-27 14:38

2025年以来,物业行业掀起一股“撤场潮”,多家知名物业企业因经营压力、业主矛盾或成本问题退出多个项目,不仅反映了行业深层次的结构性危机,也深刻影响了社区治理格局与业主生活质量。以下从撤场案例、行业影响及业主影响三方面综合分析:

2025年以来,物业行业掀起一股“撤场潮”,多家知名物业企业因经营压力、业主矛盾或成本问题退出多个项目,不仅反映了行业深层次的结构性危机,也深刻影响了社区治理格局与业主生活质量。以下从撤场案例、行业影响及业主影响三方面综合分析:

一、2025年物业撤场主要案例

据公开报道,2025年多家头部物业企业集中撤场,典型案例如下:

其他趋势:除上述案例外,合肥元一柏庄、大溪地、领峰花园等项目物业也因“物业费断崖式减收”“收缴率仅28.6%”等问题撤场 。据住建部数据,2024年全国物业撤场项目暴增47%,2025年仍在延续这一趋势 。

截止2025年宜章县近几年物业撤场现状总结:

二、对物业行业的影响

1.经营模式面临重构

成本与收费矛盾激化:人力成本持续上涨(如保安、保洁工资翻倍),但物业费受业主降价压力或低收缴率制约(2024年平均收缴率降至82%),企业利润被压缩,部分项目利润率不足3%。

“带资进场”成竞争常态:为争夺项目,物业公司被迫承诺高额前期投入(如成都汇尚园要求最低600万整改资金),加剧资金压力。

2. 行业加速分化与整合

头部企业收缩第三方项目:如龙湖、滨江等聚焦高盈利项目,退出老旧小区或低费率高负债小区。

中小物业生存困难:缺乏规模效应的小型企业更易因成本压力退出市场,部分老旧小区陷入“无人接盘”困境。

3. 服务模式创新探索

弹性定价机制兴起:万物云推出“基础服务+自选服务”模式(158项必选服务+350项可选服务),业主可按需定制,实现质价相符。

政府介入协调:如重庆万科金域学府项目在政府部门指导下试行新合同模式,尝试破解“收费-服务”死循环。

三、不交物业费对业主的影响

1.生活品质暴跌

环境卫生恶化:多地出现垃圾堆积成山、臭气熏天

安全隐患激增:门禁失效、消防系统瘫痪、外来人员随意进出

2. 长期资产价值受损

房价下跌:管理真空导致小区形象崩塌,如部分业主反映“撤场后房价或下跌”。

维修基金被透支:部分物业撤场前挪用维修基金填补亏损,遗留设施老化问题(如电梯故障、外墙渗漏)。

3. 模式尝试的两极结果

成功案例:郴州神憩乾珑小区实行酬金制,通过节能改造、志愿参与,物业费收缴率从60%升至90%,实现盈余。

失败教训:更多小区实行所谓的业主自治,因缺乏专业管理能力,小区陷入混乱,看似物业费少交或不交,实则损害的还是广大业主自己的权益。

四、总结:撤场潮背后的深层矛盾与出路

2025年物业撤场潮本质是“低收费-高成本-低服务”恶性循环的爆发,叠加业主维权意识提升与行业盈利模式滞后的冲突。其影响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基层治理难题。

行业出路:推动“质价相符”定价机制,探索弹性服务清单与政府指导定价结合模式。

业主启示:拒缴物业费易引发服务缩水→更多欠费→物业撤场的链式反应,理性维权与共建协商更关键。

政策方向:需建立老旧小区补贴机制、维修基金监管制度,并引导业委会专业化(如上海部分街道试点业委会培训认证)。

物业与业主本应是社区命运共同体,唯有跳出零和博弈,重构基于透明与互信的契约关系,才能避免更多小区沦为“撤场潮”下的牺牲品。

注:本文来源于中年老侯公众号。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日新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如文章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敬请联系本站(微信:rixins888)进行删除。
-
0
0
0
参与评论
0/1000
评论区
目前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