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情味与烟火气:社区经济的独特价值

佟少说
2025-08-28 09:33

在电商冲击与标准化连锁扩张的浪潮中,社区经济凭借其独特的人情味与烟火气,不仅成为城市消费的"稳定器",更孕育着商业创新与社会治理的新可能。

清晨的菜市场里,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裹挟着新鲜果蔬的清香;傍晚的社区广场上,广场舞的旋律与孩童的嬉闹声交织成曲;周末的社区小店中,老板与熟客围坐茶桌,聊着家长里短……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构成了社区经济最鲜活的底色。在电商冲击与标准化连锁扩张的浪潮中,社区经济凭借其独特的人情味与烟火气,不仅成为城市消费的"稳定器",更孕育着商业创新与社会治理的新可能。

社区经济的本质是“关系型经济”,其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与大型商超的标准化服务不同,社区小店提供的往往是“熟人服务”。作家毕飞宇曾在《人间烟火》中写道:“小店老板记得你的口味,知道你的偏好,这种记忆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投资。”这种投资构建了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所说的“共同体”精神——基于情感、习惯和记忆的有机联结。社区经济中的交易行为因此超越了纯粹的经济交换,成为社会资本积累的过程。美国政治学家普特南在《独自打保龄》中忧心忡忡地指出美国社会资本的衰落,而充满活力的社区经济恰恰能够成为重建社会资本的重要场所。

社区经济的烟火气体现在它对日常生活的深度参与中。早餐摊升腾的热气、菜市场缤纷的色彩、修补店传出的敲击声——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共同构成了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所称的“日常生活”美学。与大型购物中心的规整秩序不同,社区经济空间往往带有某种“凌乱的生机”,这种生机恰恰是人类生活本真的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市井”概念,正是对这种烟火气的诗意诠释。《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汴京街市,之所以历经千年仍能引人入胜,正是因为它捕捉到了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

在功能层面,社区经济展现出惊人的韧性与适应性。日本学者研究发现,社区小店在灾害应对中具有独特优势——它们了解社区居民的具体情况,能够提供大型商超无法实现的精准服务。这种“精准性”源于社区经济主体与顾客之间长期建立的信赖关系。英国社区研究学者吉登斯曾指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专家系统”对日常生活的殖民化,而社区经济却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留了一块“地方性知识”的绿洲。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社区经济在心理层面提供的“情感疗愈”价值。在现代社会,孤独感成为普遍的心理状态,哈佛大学的研究甚至指出“孤独流行病”正在蔓延。社区经济空间则提供了对抗原子化的现实途径。咖啡店里的短暂闲聊、买菜时的寒暄问候、理发店里的家长里短——这些微小的社交互动构成了心理学家所说的“弱连接”,这些连接虽然短暂却能为个体提供重要的归属感。法国社会学家穆兰曾生动地描述巴黎街区的面包店如何成为社区居民的“情感驿站”,这种功能是任何互联网平台都难以替代的。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区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商业资本的跑马圈地、线上经济的强势崛起、城市改造的持续推进,都在不断侵蚀着社区经济的生存空间。当标准化、规模化的商业逻辑成为主导,那些小而美、充满个性的社区商业往往首当其冲。北京胡同里的杂货店、上海弄堂口的裁缝铺、广州街巷中的小吃摊——这些承载着集体记忆的空间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如何保护这些充满人情味与烟火气的空间,已经成为城市治理中的重要课题。

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社区经济的独特价值。一些城市正在推行“15分钟生活圈”计划,试图通过规划手段保护社区商业生态;消费者中也兴起着“支持本地小店”的运动,人们意识到每一笔在小店的消费都是在为想要的社区生活投票;甚至一些商业巨头也开始尝试在大型综合体中引入“社区元素”,模仿那种亲切的氛围——虽然这种模仿往往难以复制真正的情感联结。

在这个日益虚拟化的时代,实体空间中的真实互动显得尤为珍贵。社区经济就像城市肌理中的毛细血管,虽然不如大型商业动脉那样引人注目,却为城市生活输送着不可或缺的情感养分。那些充满人情味与烟火气的社区空间,不仅是经济活动的场所,更是人们寻找归属感、建立身份认同的情感锚点。保护和发展社区经济,本质上是在守护一种有价值的生活方式——那种能够让人们在繁华都市中找到温暖联结的生活方式。

当算法推荐不断压缩我们的选择空间,当标准化服务逐渐消解地域特色,社区经济的人情味与烟火气显得愈发珍贵。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商业价值不仅在于交易额的数字,更在于那些菜市场里的寒暄、小店门口的闲坐、社区活动中的欢笑。守护这份温度,需要政策制定者保留"社区商业保留地",需要企业践行"长期主义"而非"流量收割",更需要每个居民以主人翁姿态参与社区建设。

未来的社区经济,应当是数字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共生体,是商业逻辑与社会价值的融合场。在那里,每一次扫码支付都伴随着微笑,每一份外卖包装都印着社区故事,每一场促销活动都成为邻里交流的契机。这或许就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动人的图景——在效率至上的时代,我们依然能为人间烟火保留一席之地。

注:本文来源于佟少说公众号。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日新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如文章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敬请联系本站(微信:rixins888)进行删除。
佟少说
0
0
0
参与评论
0/1000
评论区
目前还没有评论
佟少说
佟少,原名佟志强,社区经济领域资深媒体人,日新网联合创始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特聘辅导教师,易观国际旗下互联网+学习平台《商刻》 互联网+导师团成员,兼具实战与人文气质的产业研究专家,专注于社区经济领域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研究。 2011年,佟少进入社区经济领域,先后在长城物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远洋集团旗下社区服务平台深度接触社区服务。2013年,个人自媒体平台《社区O2O内参》(后更名为《日新社区》),著有《转型之战无界的社区O2O》一书,是《城市开发》、《住宅与房地产》杂志特约记者,用几百万文字奠定了行业的专业地位。
发表文章 125 篇
阅读行家更多内容
文中提及相关企业
查看更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