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推进“物业+养老”服务政策解读
近日,杨浦区民政局、杨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联合印发《杨浦区推进“物业+养老”服务试点方案》,依托物业服务企业贴近社区的优势,着力构建多元协同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
近日,杨浦区民政局、杨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联合印发《杨浦区推进“物业+养老”服务试点方案》,依托物业服务企业贴近社区的优势,着力构建多元协同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关于“物业+养老”服务有哪些具体举措?
为深入贯彻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杨浦区推出“物业+养老”服务试点。
试点目标:建立覆盖全区12个街道的服务网络、培育专业养老服务企业主体、推动“15分钟养老服务圈”更加优质均衡,至2025年底,着力打造1-2个“物业+养老”的服务示范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街道统筹-物业承接-社区协同”模式,提升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主要任务
1.打造“双机制”畅通服务供需渠道:养老资源“信息员”机制,各街道整合助浴、助洁、助医等“十助”服务及家政、维修等日常服务,形成清单交由物业企业,在小区管理处公示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方便老年人了解;养老政策“宣传员”机制,编制“惠老政策包”,由物业企业在小区门岗、管理处等显著位置摆放,供老年人查阅,助力政策落地。
2.构建“双体系”,提供分层分类服务:公益服务体系,物业人员在日常巡查、保洁、维修中,为高龄、独居、失能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关爱服务。与特殊困难老人结对提供关心关爱服务,开展代取餐、代丢垃圾等基础生活帮扶,织密居家社区养老安全网;增值服务体系,鼓励物业服务企业设立养老服务部门或依法登记养老服务机构,与老人单独签约,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专业化服务。涉及公共资源使用的须经业主大会表决,收费公开透明,建立服务档案并定期优化。
3.强化“双支撑”,保障服务可持续:培育扶持壮大主体,政府购买服务优先选择试点物业企业,鼓励通过福彩公益金、社区基金会等提供资金支持。开展养老顾问、护理技能等专业培训,组建“物业养老服务联盟”。资源整合提升效能,盘活小区闲置房用房,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等养老设施资源向物业企业开放共享。依托“养老E顾问“小程序,实现服务”一网通查“。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民政局、区房管局牵头的试点工作小组,街道组建专项团队,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
强化政策支持: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物业企业,可享受人才补贴、水电优惠等政策扶持。
严格监督评估:定期从服务覆盖率、老人满意度等维度进行评估,结果与政策支持挂钩。公示投诉渠道,确保服务规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