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扩围升级筑圈强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激活社区经济新动能
5分钟步行范围内,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社区商圈,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微细胞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
5分钟步行范围内,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社区商圈,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微细胞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
近日,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对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作出再部署。
这项政策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的目标:确定100个先行区试点城市,建成1万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的便民生活圈,打造500条“银发金街”、500个“童趣乐园”。
愿景规划:百城万圈与新品质生活
《通知》提出了到2030年的“百城万圈”目标。这意味着在未来六年内,我国将建成1万个功能完善的便民生活圈,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商业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0%以上。
便民生活圈将与传统养老托育圈、购物服务圈、15分钟健身圈、娱乐文化圈等圈圈相融,相邻社区的便民生活圈之间环环相扣,发展成为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
一老一小:银发金街与童趣乐园
政策突出“一老一小”需求,把养老服务作为便民生活圈的必备业态。鼓励提供专业照护、精神慰藉、陪诊助医等基本服务,及老年食堂、社交休闲等品质服务,打造“银发金街”。
同时,政策鼓励商业场所开展适儿化改造,建设母婴设施,发展儿童书店、IP乐园、托育托管等,丰富亲子消费场景,打造“童趣乐园”。
调查显示,有些地方社区食堂、老年文体、中医诊所等适老化业态不足,老年用品、上门护理、精神慰藉等为老服务缺乏,成为社区居民的痛点难点问题。
业态创新:共享经济与社区新商业
《通知》鼓励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引导配置特色餐饮、新式书店、宠物店等多样化业态,鼓励共享客厅、共享自习室、共享工具箱等共享经济模式。
政策还支持发展自助寄存仓、寄卖店,为居民闲置物品及腾挪家具提供服务,引导代厨、整理收纳、宠物服务等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
推动社区食堂科学定价、市场化运营,提供“六宜”(软、淡、素、少、温、鲜)老年餐,给予适度优惠,拓展送餐、烘焙、团购等服务。
实施路径:分类建设与科学布局
政策明确要“一圈一策”分类建设。既有社区在符合规划、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闲置厂房、仓库等补齐设施短板,推动标准化、适老化、适儿化和无障碍升级改造。
新建社区则优先考虑发展集聚式商业形态,重点建设社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活动中心等,与住宅同步规划、建设、验收和交付。
政策还提出发展街巷经济,分类打造“活力潮巷”“银发金街”“童趣乐园”,推广“社区商业+”,支持与公共服务场所、物业服务设施、绿地公园、体育场所等融合发展。
政策支持:设施保障与金融支持
在政策支持方面,《通知》提出扩大场地设施供给,落实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平均不少于30平方米要求。
支持将超市、便利店、菜市场、零售药店等纳入保障民生、应急保供体系,将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等纳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有条件的地方可对社区食堂、小修小补等微利、公益性业态给予房租减免等支持,对社区商业中心、菜市场等项目改造给予资金补贴。
政策还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用好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以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社区经济:小微企业与就业创业
便民生活圈建设为社区内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提供了发展机遇。政策鼓励大企业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带动小微企业和个体户门店创新转型。
政策还推动各类品牌连锁店进社区,搭载家政预约、代收代发、打印复印等服务,推进家政服务品牌建设,实施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行动。
同时,鼓励居民在社区周边创业就业和消费,畅通社区经济“微循环”,为社区注入新的经济活力。
随着3年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的展开,便民生活圈将从地级市向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延伸。
这些变化不仅将带来生活便利度的提升,更将激活社区经济的微循环。一个个“银发金街”和“童趣乐园”将成为社区经济的新增长点,各类新业态和新消费场景将培育新的市场需求。
社区商业的繁荣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关乎民生福祉与社会和谐。居民满意度成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这意味着社区经济模式正在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