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养老”破题社区养老难:国企担当绘就长者“幸福清单”
街道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指导作为市属国企、扎根于虹桥街道的古北物业集团深入开展养老服务需求调研工作,力求精准把脉老年群体的真实诉求。
在长宁区虹桥街道,一场聚焦于辖区长者实际需求的暖心行动正悄然展开。街道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指导作为市属国企、扎根于虹桥街道的古北物业集团深入开展养老服务需求调研工作,力求精准把脉老年群体的真实诉求。古北物业集团勇担国企使命,用心绘就长者“幸福清单”,以扎实有力行动破解社区养老难题,探索将“物业+养老”这一创新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谱写了一曲企业与业主同心共建、温情满溢的幸福颂歌。
精准调研,洞察需求
为全面了解社区长者的服务需求,古北物业集团在虹桥街道管理的15个住宅项目中展开了专项调研活动。此次调研面向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体,共回收有效问卷341份。调研数据显示,家政服务、代配药以及上门送餐位居长者最迫切需求的前三甲;同时,超过80%的业主对借助物业渠道获取养老信息及相关服务的支付方式给予了高度信任。
整合资源,构建体系
根据调研结果,公司充分发挥国企在资源整合与服务保障方面的相关优势,精心打造了一套“公益与市场服务协同推进”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该体系涵盖维修、生活、照护、关爱、便民等各类服务,90余个具体项目,全方位满足长者在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管理以及精神关怀等多个维度的需求。
试点先行,初显成效
目前,在属地居委支持下,古北国际广场、古北强生花园和古北五金公寓这三个小区已完成服务站的升级改造,并正式投入运营。在这些全新的“物业 + 养老”服务站里,社区老人们不仅能够便捷地获取政策咨询、健康关爱、日常维修、应急援助等基础服务,还有机会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之中。按照试点方案规划,长宁区计划在2025年12月底前实现全区10个街道(镇)试点小区的全覆盖,着力培育一批高品质的服务站和服务品牌,进而形成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长宁模式”。
特色举措,亮点纷呈
在“物业+养老”服务模式的推广过程中,各小区结合自身特点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举措。如,古北国际广场针对高龄独居老人推出了上门收垃圾、代配药及中医义诊等贴心服务,并设立了专门的“物业 + 养老”服务试点区域。在这里,专业的管家团队分工明确,每位管家负责3个楼梯间的管理工作,重点关注2至3名80岁以上的长者。此外,该小区还计划推出“小区管理周”活动,其间将提供理发、体检和兴趣班等多项服务,增强了社区内部的互动交流与凝聚力。
强生花园坚持十年如一日地设立“经理接待日”,由物业经理带领“四保一综合”人员共同参与,确保及时响应业主的各种需求。同时,通过推动“三驾马车”协同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建立了完善的“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公示清单”三张清单制度,较好提升了服务的透明度。另外,小区还设立了党员服务示范队、先锋岗和责任区,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宣传与服务工作。
五金广场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实施代收快递、设置便民菜摊、提供轮椅借用等多项便民措施,为“物业+养老”试点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这些成功经验的不断推广,相关工作正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持续推动“物业+养老”服务体系朝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物业+养老”模式不仅是对现有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有力补充,更是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关键举措。未来,在长宁区相关政府部门关心指导下,古北物业集团将继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平台,汇聚多元力量,优化服务供给,培育专业团队,打造出更加完善、更具活力的养老服务体系,用实际行动诠释国企担当,让养老服务真正走进百姓心间,让每一位社区老人都能拥有一个温馨舒适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