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干制、酬金制、信托制,三种物业管理模式小区怎么选?
包干制、酬金制和信托制是三种物业管理模式,我们来比较一下三者的差别,看看哪种更适合你家小区?
包干制、酬金制和信托制是三种物业管理模式,我们来比较一下三者的差别,看看哪种更适合你家小区?
包干制是目前上海绝大部分住宅小区选择的物业管理模式。上海有14000多个小区,除了800多个小区选择了酬金制,其余都是包干制。信托制在上海还没有落地,但在成都等城市已有不少实操案例。
包干制是目前国内最主流的物业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小区业主向物业公司支付固定物业费,物业公司自负盈亏。包干制合同一经签订,意味着物业费定了、服务标准定了,业主什么也不用管了。这对业主来说很省心,但闹心的是随着物业人工成本上升,在物业费涨价难的情况下,物业公司为了确保项目利润,要么在人员安排、物业服务上降低标准,要么通过私藏停车收益等其他方式“找补”。由于管理信息不透明,造成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频发。
和包干制相比,酬金制管理模式中物业费按照实际支出结算,账目向全体业主公开,物业费到年底的结余归全体业主所有,物业公司按约定比例收取酬金。由于账目相对透明,酬金制小区矛盾会少于包干制小区,但问题是对业委会的要求高,业委会的主任或者财务委员往往需要非常专业,才能发挥酬金制的优势。酬金制中,由于物业酬金与总支出挂钩,要警惕物业为增加酬金而扩大不必要开支。
信托制物业是一种新型的物业管理模式。物业公司作为受托人,按照信托合同管理小区物业费和公共收益,所有收入存入专属账户,物业公司按约定比例获取酬金,余额归全体业主所有。和上述两种管理模式中对业委会的依赖不同,信托制依赖的是全体业主,也就是说每一位业主都可以质疑,在某种程度上,物业公司要直面每一位业主的需求;此外,信托制追求“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每年一部分业主不交物业费,也将影响当年的小区管理品质。
从现实情况看,信托制相比包干制和酬金制,提供了一个更理想化的模型,更能适应现在小区公开透明的诉求,消除业主对物业公司藏着掖着的疑虑。但在具体的运作中,对于一个“物业费8毛钱、体量一万方”的小区,如何让这个小区的业主们能理性地认为并接受“自己小区的物业费就只能配一名保安和一名保洁”,这是非常大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