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经济报道
用经济思维看世界

多地按套内面积售房 物业费收取是否发生改变?专家解读
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优化公摊面积,提高得房率,我们看到的是对于新购房者的诸多利好。还有一个后续问题,就是按套内面积购房,物业费收取是否会发生改变?公摊面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计算和存在更合理?我们来听专家的分析。

物管板块市值“滑铁卢”,与失衡的利润竞速|21硬核投研
央国企背景的物企,与民营背景物企在经营数据的表现分化正在拉大,行业“跑马圈地”的粗放增长时代已经过去,当前物业公司在扩张方面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行业在业绩和估值的双击下已经到达阶段性低点,接下来在何处寻找更多业绩增量空间成为行业共性问题。

达成所有复牌指引,恒大物业宣布复牌
2023年8月2日晚间,恒大物业发布公告宣布达成所有复牌指引,将于2023年8月9日开市复牌。

我爱我家杭州区域人事动荡 公司称坚决反对恶意手段扰乱市场竞争环境
7月8日,我爱我家杭州公司员工接到了总部数条短信,短信内容共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下发了新的人事任命;二是7月8日起暂停所有离职办理三是即日起执行新的绩效政策,增加员工收入。

物业股冷暖两极:有高管增持近千万港元,有大股东急着套现
物业高增长时代已过,但快速扩张导致项目质量良莠不齐的影响仍在,物企盈利能力普遍承压,收并购带来的商誉减值风险开始显现。

新”居家养老诞生记: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新模式逐步形成
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仍在持续加深,养老行业在人力、财力方面仍有一定缺口,未来,居家养老市场经济前景广阔。

华润万象生活在奔跑
截至2022年9月6日,华润万象生活的市值超过790亿港元,超越碧桂园服务,成为物业行业的市值之王。

主动出清,卓越商企另辟赛道
卓越商企服务主动出清的逻辑是对业务的看法有所转变。

巩固基本盘,碧桂园服务恣意不再
过去业界总好于关注营收、利润和增长,但现在,独立自主活下去的首位度显然更高,这也是碧桂园服务近期一直对外传递的信念。

构筑第二曲线,房企向阳而生
从高周转高杠杆的类金融化商业模式切入至居住服务赛道,这对从业者们是机遇,更是挑战。

碧桂园服务黄鹏:物业服务延展性巨大,还可高速成长十年
过往物业企业在服务上只做到了二维、三维或者四维,但在大物管的战略下,可以有不同维度,可以提供更高阶、更全面的大资管服务,例如IFM、城市服务以及科技等方向探索。

合景悠活王中琦:对于物业服务行业而言,春天还有很长
不管房地产行业怎么变化,对于物业服务行业而言,春天还有很长,我们也还有很长的坡道可以去发展。

冲刺千亿充电桩市场:以技术和生态争夺新能源车产业链最后一公里
在新能源车的快速普及之下,充电桩的发展增势成为其中一个必备条件。

12.6亿交易“黄”了:绿地物管变现之难
目前由于花样年方未按约定履行相应义务,交易未实施完成。这也意味着绿地出售商管物业的交易以失败告终。

上市物企年报“难产”:涉及关联交易、财务担保、收入调整等问题 摆脱母公司依赖成趋势
今年已经过去一半时间,还有4家上市物企因为无法发布年报而停牌,能否顺利复牌成为未知数。

保利物业苏常枝:数字化推动物业服务走向“装配式”
服务始终应该为先。

细分赛道,招商积余不走寻常路
招商积余这笔交易在市场上并没有得到一片赞誉。蹊跷的涨跌之间,资本市场对这宗交易的态度已经有所体现。

物企并购“后遗症”渐显,商誉最高激增26倍
大量的收并购已经在短时间内推升了部分物企的商誉以及应收账款,同时亦有物企出现了毛利率下降趋势,物企在规模扩张的策略上需要进行修订,更注重投后管理以及内部整合。

地方政府稳楼市另辟蹊径:租售并举盘活存量资源 多孩家庭更多利好可期
为稳楼市,今年以来已有上百座城市放松房地产调控,除了降首付、降利率、降低社保缴费年限、发购房补贴等传统优惠政策,一些独辟蹊径的创新思路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贝壳开始面对另一批口味的投资者
港股和美股,虽然都是成熟的市场,但口味却不尽相同,各有各的侧重。逃离美股魔掌的同时,也要接受新任港股投资者的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