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服务,被知名私募相中
碧桂园服务若能在2025年实现亏损收窄、科技赋能落地,或将成为慢牛行情中的结构性机会代表。
2025年3月3日,碧桂园服务(06098.HK)股价盘中一度大涨10%,引发市场热议。
股价在被压制了半年后,迎来了久违的大涨。这一表现与此前私募机构举牌、关联地产碧桂园(02007.HK)股价强势反弹形成共振,反映出资本市场对碧桂园系企业的战略转型与长期价值的重新定价。
01 私募逆势加仓
根据港交所的披露,2025年2月14日,知名私募机构宁泉资产以均价5.13港元增持碧桂园服务90万股,持股比例突破5%的举牌线。
这一动作背后,是私募大佬杨东一贯的“逆向投资”策略。作为曾精准预警市场风险的“良心基金经理”,杨东此次出手不仅基于碧桂园服务市值较巅峰期缩水90%的估值洼地,更看重其行业龙头地位与潜在修复空间。
宁泉资产的持仓逻辑并非孤例,其同期还增持了万科、大唐新能源等多只港股。其中,对万科企业的增持达1785万港元,为单笔最大金额,透露出对房地产及关联行业的整体性边际改善的押注。
宁泉资产这类机构资金的入场,或许是3月3日碧桂园服务股价单日大涨10%的重要催化剂。
02 关联房企预期转暖
碧桂园服务的股价表现长期受关联房企碧桂园债务问题压制,但近期这一关联性正转化为正向驱动。
3月1日,碧桂园股价单周暴涨28.21%,主要受政策宽松下行业预期改善、境外债务重组取得关键进展驱动。
房企主体的流动性风险缓解,直接减轻了市场对碧桂园服务应收账款坏账的担忧。
然而,更深层的联动逻辑可能来自于碧桂园加速推进智能建造、机器人等科技转型,而碧桂园服务作为物业管理平台,可通过智慧社区服务与关联公司形成技术闭环和业务协同,进一步拓展增值服务空间。
03 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
尽管碧桂园服务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1.7%,但其基本面已现改善信号。
诸如清空珠海万达股权回笼资金37.91亿元,收缩财务性投资以聚焦主业;成立专项委员会追讨欠款,并通过预存物业费等方式提升收缴率,以修复现金流;加大智慧物业投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提升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管理层亦释放积极信号,计划通过“回购+股权激励”组合拳提振市场信心。
尽管当前回购尚未落地,但约23.6亿港元的资金储备已为后续操作留足空间。
同时,物业行业的竞争逻辑正从规模争夺转向质量比拼。而碧桂园服务的竞争优势体现在:
- 1)品牌壁垒:依托超10亿在管面积及千万级业主基础,形成天然流量入口;
- 2)多元服务:社区商业、家政、养老等增值服务收入占比提升,弱化对基础物业费的依赖;
- 3)第三方拓展:2024上半年,来自第三方的收入占比达98.7%,降低了房企周期波动影响。
上述改善,为宁泉资产抄底物管股龙头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但碧桂园服务面临的挑战同样显著,行业增速放缓、毛利率持续下滑、业主对服务品质要求升级等压力仍存。
结 语
私募举牌事件揭示了一个关键信号。在房地产行业政策底已现、科技转型加速的背景下,物业板块的估值体系正在重构。
碧桂园服务若能在2025年实现亏损收窄、科技赋能落地,或将成为慢牛行情中的结构性机会代表。
正如宁泉资产在月报中所言:“涨跌交织中,慢牛的轮廓才会显现。”对于碧桂园服务而言,资本市场的重新审视也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