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手彰泰物业,未来何去何从?

物股通
2025-05-22 15:21

从最初计划卖身旭辉,到融创接手,再到2025年被融创服务以8.26亿元转卖给广西本土企业广西老彰家,这家区域性物企的三易其主,折射出物业管理行业从规模扩张到战略收缩的深刻变革。

广西彰泰物业的命运,在过去五年间经历了三次重大转折。

从最初计划卖身旭辉,到融创接手,再到2025年被融创服务以8.26亿元转卖给广西本土企业广西老彰家,这家区域性物企的三易其主,折射出物业管理行业从规模扩张到战略收缩的深刻变革。

三易其主,从旭辉到融创的资本博弈

2021年1月,旭辉与彰泰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以65%股权比例成立合资公司,整合双方在广西的地产及物业资源。

然而,仅三个月后,旭辉以“尽职调查未达成一致”为由终止合作,退还8亿元定金。

这一转折背后,是旭辉对彰泰财务状况的担忧——后者因融资渠道狭窄、债务压力大,资产质量未达预期。

2021年4月,融创闪电入场,以7.3亿元收购彰泰服务80%股权,同时通过合资公司接手彰泰地产项目。彼时,融创服务正处于规模扩张期,意图通过收购彰泰物业填补广西市场空白。

彰泰物业在广西的区域优势(2020年在管面积1197万m²,位列百强第63位)与融创服务的全国布局形成互补。

然而,三年后,融创服务再次选择退出。2025年4月,融创以8.26亿元将彰泰物业80%股权转让给广西老彰家,彻底剥离这一资产。

这一决策背后,是融创服务战略重心的全面调整: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收缩三四线业务,以应对行业转型压力。

融创服务的战略收缩,从规模扩张到质效优先

融创服务的退出,与其最新经营数据密切相关。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69.7亿元,核心净利润8亿元,非关联方收入同比增长6%,但关联方业务占比已降至2.4%,累计计提减值27亿元。

在管面积2.9亿m²中,彰泰物业贡献的2049万m²(占比7%)却成为“拖累”——其87%项目位于广西三四线城市,平均物业费仅1.8元/m²,不足融创核心项目的60%,且提价空间有限。

以下是彰泰物业2021年(融创收购时)至2024年经营数据变动情况的整理表格,结合关键指标的对比分析:

1)规模扩张的“伪增长”。尽管在管面积三年增长71%,但增速从初期15%骤降至2024年3%,且集中于低价值的三四线市场,反映出“量增质减”的困境。融创服务在收购后试图通过区域密度提升实现协同效应,但广西市场饱和、业委会组建率低(不足15%)等问题导致规模红利难以转化为服务溢价。

2)盈利水平持续下探。毛利率下降6个百分点,叠加商誉减值,显示融创对彰泰的品牌赋能和成本优化失败。广西三四线城市人力成本年均涨幅达8%,而物业费提价五年累计不足3%,直接侵蚀利润空间。2024年彰泰物业税后净利润虽达8539万元,但扣除商誉减值后实际盈利能力微弱。

3)业务结构失衡加剧。非关联方收入占比提升缓慢(仅6个百分点),公建项目依赖度上升,导致应收账款高企、现金流承压。政府类项目回款周期长达18个月,与融创“聚焦核心城市”战略背离。2024年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达42%,资金效率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4)区域局限性难以突破。广西市场饱和、物业费提价受限、业委会组建率低(不足15%),使得彰泰物业成为融创服务战略收缩的“弃子”。融创服务2024年研发投入增长43%,重点布局智慧物业系统,但彰泰物业的区域特性导致科技赋能难以落地,与融创核心城市战略形成资源冲突。

融创服务的战略调整具有行业代表性。

数据显示,2024年百强物企净利润率连续三年下滑,管理面积增速降至五年最低点,头部企业纷纷收缩非核心区域业务。

融创服务通过出售彰泰物业,不仅回笼8.26亿元现金流,更将资源集中于科技投入和核心城市项目,以提升服务溢价和利润率。

广西老彰家接盘,区域深耕与本土优势的发挥

广西老彰家的接盘,标志着彰泰物业回归本土资本怀抱。作为广西本地企业,广西老彰家由丁宗华、李晓艳等本土投资者控股,深耕物业管理领域。

此次交易中,广西老彰家不仅支付8.26亿元对价,还提供土地抵押和银行保函,显示出较强的资金实力和战略决心。

对于广西老彰家而言,接手彰泰物业的价值在于其区域密度和品牌影响力。截至2024年,彰泰物业在广西12城9县管理2049万m²项目,拥有稳定的业主基础和本地化服务能力。

广西老彰家可以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服务,进一步巩固在广西市场的地位,同时探索社区增值服务(如家政、零售)以提升盈利能力。

未来挑战,区域竞争与行业转型的双重压力

尽管回归本土,彰泰物业仍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广西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激烈,头部企业加速布局,本地企业需在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上形成差异化优势。

其次,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彰泰物业在管项目物业费偏低,且广西业委会组建率不足15%,制约了提价空间。

此外,融创服务退出后,彰泰物业需重建品牌信任,避免因频繁转手导致业主流失。

广西老彰家的应对策略可能包括:

1)聚焦区域深耕,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服务口碑;

2)借助科技赋能(如智慧物业系统)降低管理成本;

3)拓展非住业态(如公建、文旅)以分散风险;

4)参与政府主导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获取政策支持。

可借鉴万物云的“蝶城”模式,即通过高密度布局实现降本增效。

结 语

彰泰物业的三次转手,既是资本逐利的结果,也是行业转型的缩影。

融创服务的退出,印证了物业管理行业从“规模为王”到“质效优先”的不可逆趋势;广西老彰家的接盘,则为区域物企提供了一条本土深耕的路径。

未来,彰泰物业能否在区域竞争中突围,取决于其能否将本地资源转化为服务优势,在行业转型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

注:本文来源于物股通公众号。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日新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如文章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敬请联系本站(微信:rixins888)进行删除。
物股通
0
0
0
参与评论
0/1000
评论区
目前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