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宋燚——智慧消防赋能物业安全管理

日新网
2025-04-25 18:34

技术赋能不是选择题,而是物业安全管理进化的必选项。我们期待与更多伙伴携手,用确定性的技术手段应对不确定性的安全风险。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我们是如何通过技术化的手段,赋能我们物业消控室。

当前消控室管理主要有四大难题。第一,人力成本高,需双人持证上岗,年均成本约60万/室;第二,响应效率低,传统流程需逐级上报;第三,人员能力不足,全国持证人员稀缺,考证通过率低;第四,数据孤岛——缺乏实时监管手段。

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警示,北京长峰医院事故——因值班人员未现场核警,导致28人死亡,管理层全员问责,所以之后有了政策导向——2023年《消防法》修订:允许通过城市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单人值班,2025年3月28日颁布,5月1日实施。全国20+城市已出台配套政策。

技术解决方案上的架构有三点。首先是核心技术,从物联网感知层来看,兼容市面主流FAS主机,而且通过消防3C认证及GB26875国标;云端平台:大数据分析+AI算法(含火灾风险分级模型);终端交互:AI机器人,集成DeepSeek模型,支持语音指导与知识检索。

其次是核心功能,实时监测要求7×24小时设备状态监控;智能预警要三级风险分级处置,故障/误报/真实火情;多级联动要及时,电话/短信/机器人播报/平台弹窗组合告警;最后形成数据闭环,自动生成日报/周报,处置全程留痕。

最后,流程优化对比。传统流程需要本地人工核警→逐层上报→手动启动设备,平均响应时间>30分钟,但是智慧化流程只需云端自动研判→分级响应→远程联动设备,响应时间<3分钟。

以头部物业为例,实证效益是很可观的。经济效益方面,节约了成本,改造50个消控室,200台主机,年降本500万元;原双人三班制年成本60万/室→现服务费3-5万/室/年;投资回报高,10年周期预计节约5000万+。

管理效益方面,人效提升50%(远程集约化管理替代人工巡查);风险处置准确率提升至98%(AI误报过滤技术)。安全效益方面,火情响应效率提升10倍;2024年试点项目实现"零重大事故”。

适用于多项目布局的物业集团,单城市100+项目年省600万。核心价值是政策合规性、管理穿透力、风险前置化,满足消防法远程监控要求,云端统管所有项目设备状态,从”事后补救"到"事前预警”。

技术赋能不是选择题,而是物业安全管理进化的必选项。我们期待与更多伙伴携手,用确定性的技术手段应对不确定性的安全风险。

日新网
0
0
0
参与评论
0/1000
评论区
目前还没有评论
文中提及相关企业
查看更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