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新生活又换掉了CEO
面对传统业务增长乏力,建业新生活将战略重心转向增值服务。
4月30日,建业新生活(09983.HK)发布公告,代纪玲因集团工作调整辞去CEO职务,原董事会主席王俊重新接任这一要职。
这是该公司三年内第三次CEO变动:2022年史书山接替王俊,2024年8月代纪玲接棒,如今王俊再次回归。如此频繁的管理层更迭,折射出这家河南物业龙头企业在战略转型期的深层焦虑。
王俊的回归并非偶然。
作为建业集团联席董事长,他曾在2019-2022年带领建业新生活实现规模与利润的双增长,2021年在管面积突破1.36亿m²,社区增值服务收入达8.64亿元。
此次复出,王俊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母公司建业地产深陷流动性危机。2024年销售额同比下滑31.1%,现金短债比仅0.02,而建业新生活自身也面临增值服务收入下滑17.3%、毛利率降至21.7%的压力。
母公司危机下的生存困境
建业集团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直接冲击着建业新生活的业务根基。
作为河南本土房企,建业地产2024年营收160.69亿元,同比减少16.6%,净亏损34.57亿元,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超百亿元。其债务规模达240.4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债务212.05亿元,而现金及等价物仅3.65亿元。
(数据来源:建业地产2024年报)
这种情况下,建业地产对建业新生活的项目输送能力大幅减弱,2024年建业新生活来自关联方的合约面积占比降至34.21%,第三方外拓成为主要增长来源。
但第三方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头部物企如万物云2025年初以2.27亿元收购中洲物业,新增10个“蝶城”布局。相比之下,建业新生活2024年新增合约面积仅0.7%,第三方外拓增速放缓。
更严峻的是,河南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2024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1%,这直接影响到建业新生活的非业主增值服务,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43.9%至1.09亿元。
增值服务的破局尝试与成效
面对传统业务增长乏力,建业新生活将战略重心转向增值服务。
代纪玲在任期间,提出“死磕增值服务”的策略,推动“建业+”平台升级,2024年通过社区电商直播实现单场最高5.8万人次观看,生鲜家电销售转化率提升至21%。
此外,公司推出“邻里食堂”品牌,覆盖17%在管社区,全年营收1986万元,并联动伊利、京东等品牌探索“物业+产业”模式。
然而,增值服务的成效喜忧参半。2024年社区增值服务收入5.45亿元,同比下降17.3%,主要因交房量减少导致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收入下滑。
(数据来源:建业新生活2024年报)
非业主增值服务受地产行业拖累,收入腰斩至1.09亿元。尽管公司毛利率保持在21.7%,但核心净利润2.94亿元,同比下降27%,显示增值服务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
区域深耕与行业整合的双重挑战
建业新生活的优势在于河南市场的深度布局。截至2024年底,其在管面积1.97亿m²,合约面积2.90亿m²,其中65.79%来自第三方。公司通过中标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项目,拓展公建、产业园区等业态,服务广度持续扩大。
但河南物业市场的竞争也在加剧,本土国企如洛阳国晟集团通过资产证券化(CMBS)盘活存量资产,而头部物企加速下沉,挤压区域中小物企的生存空间。行业层面,物业管理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2025年万物云、金茂服务等头部企业重启并购,而建业新生活尚未有重大并购动作。尽管公司现金储备11.9亿元,但需优先用于应对母公司风险,难以支撑大规模并购。
此外,行业毛利率普遍下滑,建业新生活21.7%的毛利率虽高于行业平均,但较2023年下降4.9个百分点,成本控制压力凸显。
王俊回归后的战略抉择
王俊的回归意味着建业新生活将重启“稳健增长”策略。
参考其2019-2022年的管理思路,可能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区域深耕,依托河南市场的政策支持(如“白名单”融资机制),巩固第三方外拓优势;
二是优化增值服务结构,聚焦高毛利的社区零售、美居服务,提升“建业+”平台的用户粘性;
三是探索轻资产运营,通过商业管理输出、城市服务等模式,降低对地产开发的依赖。
但王俊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母公司债务危机未解,河南房地产市场复苏缓慢,而行业并购加剧,这些因素都将考验其战略执行力。
若不能在增值服务和第三方外拓上取得突破,建业新生活可能沦为区域型物企,错失行业整合的历史机遇。
结 语
建业新生活的频繁换帅,是河南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缩影,也是物业管理行业转型阵痛的写照。
在母公司危机与行业洗牌的双重压力下,这家区域性龙头企业能否通过战略聚焦和管理创新实现突围,将取决于王俊团队的执行力与市场洞察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持续关注其增值服务成效、第三方外拓进度及母公司风险化解进展,这些因素将共同决定建业新生活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