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企好伙伴|国信储能:物业节能降本的新利器
公司早期引进国际知名相变材料技术公司-英国EPS的技术,秉着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科创精神,经过十余年的本土化研发与迭代,现已形成覆盖-70℃至186℃的全温域解决方案,在建筑节能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
6月25日,由广东省物协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大湾区研究中心)和日新网联合主办的《物企好伙伴》第23期在深圳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唐学斌,天安云谷物业总经理梁燕明,振粤物业总经理冯徳榕,深圳市福田区物协秘书长林思群,德胜物业总经理王磊,日新网创始人张建权作为评审嘉宾,对路演项目进行点评。
《物企好伙伴》是面向物业管理细分赛道的生态服务商路演平台,秉承百业赋能物业,物业培养百业的宗旨,推出赋能计划,通过为服务商提供公关机会,促成服务商与物业企业高效对接、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和融资成功率;同时赋能物业企业高效对接优秀的服务商,实现物业产业转型升级。
以下是国信储能技术总监孔令龙的演讲文字整理:
深圳国信储能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相变储能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节能方案设计及售后服务。公司早期引进国际知名相变材料技术公司-英国EPS的技术,秉着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科创精神,经过十余年的本土化研发与迭代,现已形成覆盖-70℃至186℃的全温域解决方案,在建筑节能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
相变储能技术的核心在于材料相态转换过程中的能量储存与释放机制。我们自主研发的“一元复合体系”和“二元复合体系”两大技术平台,分别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进行了优化。中央空调蓄冷系统采用的相变材料具有8℃相变温度、146KJ/kg的潜热值,3000次循环后性能衰减不超过5.8%;而建筑调温材料则针对人体舒适温度区间开发,24-28℃的相变温度配合290KJ/kg的高潜热值,为建筑围护结构提供了理想的温度调节方案。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我们的技术展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以东莞嘉顿食品项目为例,通过“相变+水蓄冷”混合系统设计,在保证原有制冷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了10%的节能率和35%的节费率,投资回收期仅需3年。此外,相变技术对建筑空间的适应性优势——在相同储能容量下,相变系统所需空间仅为传统水蓄冷系统的三分之一,这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我们的相变储能系统通过“移峰填谷”创造显著收益。以工商业空调系统为例,利用0.18-0.20元/kWh的谷电价差,配合20%的政府节能补贴,典型项目投资回收期在3~4年。更长远的是,随着全国碳交易价格突破90元/吨CO2,相变技术带来的碳减排量正在形成新的资产价值。
我们合作的模式有三种:一是EPC模式,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调试、试运行等实施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二是EMC合同能源管理,分为分享收益型和能源托管型两种。分享收益型的项目由能源单位投资,国信储能技术实施。与用能单位签订8-10年期的能源管理合同,改造后按照实际节能数据(与可比较工况相比),双方按照节能降费比例分享节能收益,能源合同结束,各方验收评估后无偿移交设备及系统给到用能单位。能源托管型的项目由能源单位投资,国信储能技术实施和运维管理。与用能单位签订8-10年期的能源管理合同,用能单位根据使用量(冷量或电量)按月或季度支付用能费用,用能单位以k度(kwh)计,能源合同结束,各方验收评估后无偿移交设备及系统给到用能单位。三是蓄能板租赁模式,根据项目节能减费量、材料使用损耗量计算使用租金,合同结束后材料由国信储能技术回收、加工后二次循环使用。
展望未来,随着建筑低碳化要求的提高,相变储能技术将在能源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们正在探索将相变系统与建筑智能化管理平台深度融合,实现能源使用的精准调控。国信储能期待与物业伙伴携手,共同推动建筑从能源消耗者向能源调节者的转变,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