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买菜快递梦碎,社区团购还有想象空间吗?
即便多多买菜获得了相关的快递资质,想要成功打入快递代收领域或许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2020年,一众互联网巨头扎堆涌向了社区团购,并由此也使得这一赛道一度成为了新的风口。但在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后,随着疫情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消退,社区团购这把火看起来则已经不再旺盛了,有的企业选择退出、有的则在另谋出路,而日前一张多多买菜要做代收点业务的宣传图也被曝光。
据悉,多多买菜方面宣布已与三通一达、极兔、邮政等快递公司实现了系统对接,并打通签收环节,推出优惠吸引代收点入驻。根据多多买菜的说法,首批使用其系统的代收点可享受四大补贴,其中包括3000元入驻补贴、包裹补贴每天最高500元、免费短信和智能语音通知、入驻即送PDA与打印机等。
然而,多多买菜的快递代收点业务尽管尚处于萌芽阶段,就已经宣告无法继续了。而原因则很简单,多地邮政管理局在快递行业企业群内发布通知称,多多买菜代收点不具备经营快递业务资质,“多多买菜系统”不合规,请各企业依法经营快递业务,不得与未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的企业进行合作。没错,快递业务作为邮政的子集是需要资质的,根据《快递暂行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经营快递业务应依法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
不同于三通一达等快递公司以资质授权的模式进行网点加盟,多多买菜所开展的快递代收模式,是针对现有的快递代收网点以补贴的形式吸纳入驻。只要使用多多买菜系统每天达到一定包裹量就算作入驻成功,并向站点承诺,可以多多买菜自己的系统以及其他快递公司的系统进行双系统并行运作。
事实上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互联网企业进行类似多多买菜进军快递代收点这样“先上车后买票”的操作,可谓是数不胜数。然而在近年来针对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浪潮下,萦绕在互联网行业的光环已经消散,互联网行业也不再是被宽容的对象,所以自然而然这招就不再可行了。
不过,多多买菜为何要进军快速代收业务呢?有观点认为,这是因为其作为本业的社区团购已被普遍看衰,需要横向扩张来满足增长的需要。2020年在疫情的作用下,社区团购一度被认为是其新的增长点,类似“对社区团购的投入不设上限”等豪言当时也更是频频出现。但到2021年,同程生活、食享会则几乎已经成为了历史名词,曾经的独角兽十荟团也变成了近乎“失联”的状态。
而社区团购之所以没有走通,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因为这一模式的底层逻辑不能自洽。通过互联网来改造传统行业,靠的是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用户体验,但社区团购的问题也是三个关键点,甚至可以说只是勉强解决了其中一个。社区团购与传统的线下买菜相比,在效率层面几乎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由于买菜的菜场作为生活配套是社区周边的必有选项,去菜市场买菜和在手机上点单后再去“团长”处自提也没有发生质的差异。要问为什么不送上门,答案很简单,就是运力不够。
在用户体验上,且不提社区团购几乎难以实现送货上门,菜品质量其实同样也很难得到保障,品类也并不齐全。至于说价格,社区团购的低价靠的是烧钱补贴,而熟悉互联网企业“跑马圈地”模式的朋友想必清楚,前期“烧钱”是为了占据市场份额而进行的投资,最终还是需要消费者来买单的。
至于说成本问题,互联网其实并没有在这一领域改变实质性的问题。社区团购现在的形态也并不“互联网”,高度依赖线下团队、缺乏跨城市的网络效应,同样需要供应链与物流的支撑,并且边际成本也显著高于常规的互联网业务,到最后都是玩的还是供应链。也就是说,如果社区团购不能干掉一切的线下渠道,成本其实是很难压下去的。
既然社区团购前途未卜,但是已经在这一赛道投入的大量资源,“沉没成本”也需要合理的进行回收。而社区团购留下的资产则是“人”,毕竟在此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团长即是终端的资源整合节点、也是销售中心。因此各大社区团购平台都将“团长”的人选,聚焦在了小区周边的超市、便利店、洗衣店,以及楼长等居民较为熟悉的人身上。
但社区团购与快递代收点的业态,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两者都承担了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服务。而多多买菜的想法可能很简单,快递代收点能够有效补齐退换货环节的服务,包括至关重要的送货上门,而这则是提升用户体验的核心,进而还能够促成交易。同时多多买菜背后的拼多多同样也是电商巨头,渗透进快递代收业务,也有利于将流量握在自己手中。
当然,即便多多买菜获得了相关的快递资质,想要成功打入快递代收领域或许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社区团购不同于快递,所提供的商品往往是一些较为平价的菜品或日用快消品,相对利润空间有限,并且用户对价格也会更为敏感,所以就需要多多买菜为快递代收点提供一个可持续的盈利渠道,但只有3000元入驻补贴和每日最高500元包裹补贴的情况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