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们该如何看待“弹性定价机制”?

江南的文化空间
2025-07-02 09:39

关于物业管理“弹性定价机制”在舆论引起的反响持续至今,如果单就网上各有见地、评判不一的论述来看,其实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对于“弹性定价机制”充满了纠结和矛盾。

关于物业管理“弹性定价机制”在舆论引起的反响持续至今,如果单就网上各有见地、评判不一的论述来看,其实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对于“弹性定价机制”充满了纠结和矛盾。在今天这种大环境下,大企业的一举一动容易变成一个特定的参照标杆,在有意无意间让业界内外人士,时不时拿出来左右对比着衡量一下。

事实上在今天物业管理行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这个现象已经值得费点思量了,再多的论述却总无法直抵问题的核心。其实,就这件事情而言,无论其定价机制的形成还是企业本身的出发点,都已经为我们留下了宽敞的思考和参照余地。

“弹性定价机制”这个词本身也容易吸引人,这个机制试图按照以量定价为坐标,以必选服务和可选服务为基础,建立一种双向透明的物业管理定价机制。我们思考和探讨这样一种实践,需要厘清这样一种思路:物业管理服务质量与物业管理定价之间究竟该如何建立一种相适用的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是否能够打消业主对物业管理的种种质疑?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可以从其中借鉴什么?或者说,“弹性定价机制”会给物业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关于第一个问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与物业管理定价之间究竟该如何建立一种相适应的机制?在物业管理诞生的四十多年里,物业管理几乎在各个层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对物业管理人来说,其震动最大,反映最深者,莫过于物业管理定价收费政策和观念的变化,因为我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对物业管理定价充满质疑的声音之中。包括广大业主甚至政府部门对物业管理定价的质疑,这种质疑是物业管理定价本身成本构成模糊不清的关系所造成的。

不过在目前,我们依然还没有找到这么一种机制,因此,交给市场依然是一种无奈但很好的选择。“弹性定价机制”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在今天这种环境下,物业管理行业的“弹性定价机制”越来越需要细小细微的实践,实际上,单就企业本身而言,其出发点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想象,是对这种机制建立的一次努力和尝试。

关于第二个问题,这种机制的建立是否能够打消业主对物业管理的种种质疑?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一是在标准的执行和监督方面,同样有许多难题,如果业主委员会的监督力度和效果尚未得知,业主又并非人人可以随时监督。那就服务最终的提供就依然容易让人质疑。二是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的选择。

面对变化万千的服务标准,免不了会不知所措。因为对一个企业来说,其所有服务标准是统一,倘若业主的选择不能统一,这无疑让服务者不知所措。那么如何让各小区有一个共同的选择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

物业管理定价无论实行何种形式,期待与怀疑因此成为业主心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矛盾。一方面是期待,另一方面是怀疑,二者都是业主对物业管理情感复杂的表现。前者说明物业管理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以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后者暗示物业管理依然无法摆脱边缘化的命运。因此,物业管理定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承载着一种物业管理的命运。

关于第三个问题,“弹性定价机制”会给物业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首先“弹性定价机制”的实现需要很高的门槛,这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选择跟与不跟,在行业政治正确面前,免不了被动挣扎而又百般无奈的命运;其次,大家鼓吹的所谓的信息平权,实际也是拆掉整个行业的防火墙,在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基层治理结构还在调整和重建的过程中,这个时候,用不着做深刻思考,丝丝隐忧已不期而至。其三,我们会发现,整个行业的“虹吸效应”会更加明显,这对行业的整体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也许,“弹性定价机制”代表的是企业的理想和情怀,是对和谐社区的终极追求。但理想终归是格外沉重的东西,尤其在这么一个喧哗的时代,社区的撕裂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理想在现实里总容易让人匪夷所思甚至于遭人嗤笑。现在来用历史的视角衡量“弹性定价机制”无疑为时尚早,一个简单的结论,今天的社区环境造就了我们认识的价值基础。实际上,在今天这么一个思想薄弱、价值缺失的社区环境里,失落也许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回顾物业管理行业四十年过往,时代连同惆怅,终会风流云散,当有一天整个行业繁花似锦时,我们却无法计算失去了什么,这光景,又怎一个惘然了得?

注:本文来源于江南的文化空间公众号。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日新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如文章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敬请联系本站(微信:rixins888)进行删除。
江南的文化空间
0
0
0
参与评论
0/1000
评论区
目前还没有评论
文中提及相关企业
查看更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