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物云,正在突围

物股通
2025-08-21 10:30

8月18日,万物云交出2025年中期成绩单:核心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10.8%,在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这份逆势增长的成绩单显得尤为珍贵。

8月18日,万物云交出2025年中期成绩单:核心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10.8%,在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这份逆势增长的成绩单显得尤为珍贵。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分红方案——11亿元中期股息,年化股息率达到9%。

在物股通看来,万物云在行业寒冬中取得稳健的业绩表现背后,也是一场突出重围的博弈,也是短期阵痛与长期价值的平衡。

第一重突围:物业市场突围的“矛盾与突破”

物业行业正深陷“存量博弈加剧、业主信任缺失、政府限价干预”的三重困境,万物云的突围动作,既展现了行业破局的可能性,也暴露了模式推进中的现实矛盾。

上半年,万物云完成300个蝶城改造,覆盖1688个项目(占在管项目总数的38.3%),通过跨项目人力调度、资源共享实现提效2.3亿元。

蝶城战略价值释放最显著的当属居住相关资产服务:在蝶城底盘之上,上半年居住相关资产服务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8.6亿元,同比提升39.6%,占社区空间居住消费服务板块的比重提升至7.6%。

该业务收入的显著增长,得益于在蝶城内的自营装修及房屋修缮业务。其中,房屋修缮业务收入2.3亿元,同比大增95%;自营装修业务新签约2.7亿元,增速达50%。

但从数据看,蝶城的“效率红利”正在呈现边际收益递减。核心原因在于,优质、高密度的项目已基本完成改造,剩余待改造项目多为分散、规模较小的社区,跨项目调度的成本优势难以发挥,后续若想维持提效效果,需投入更多AI技术优化调度算法。

万物云“收缩非核心+强化高毛利”的调整,让万物云在整体营收仅增3.1%的情况下,核心净利润仍能实现10.8%的增长,验证了业务结构优化的有效性,但也意味着短期内要承受“规模增速放缓”的压力。

弹性定价“自选套餐”的推出,则精准击中了行业“质价不符”的核心矛盾。

万物云将508项服务拆解为模块化菜单,让业主按需组合并明确定价,这种模式直接推动其在存量市场的拓展。

上半年新增114个住宅物业项目,年化饱和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31.5%,远高于行业15%-20%的平均增速。

但该模式的推进仍受限于“居民付费意愿”:受宏观环境影响,居民缴费意愿下降。也就是说,业主的“付费能力”仍可能制约弹性定价的推广效果。

第二重突围:自我重塑的“科技效能考验”

万物云的“救场”能否持续,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不依赖万科、不依赖传统物管业务的“内生增长能力”,而科技投入正是其核心抓手。

AI对中后台的改造已直接转化为“费用优化”成果。上半年,万物云将AI技术全面接入合同管理、人力流程等中后台场景:
合同从草拟、审核到定稿的全流程自动化,压缩40%审批耗时;人力26项常规流程中,10项实现远程自动化,覆盖离职、社保办理等高频场景。

年初,万物云提出H类真人、R类机器人、A类智能体的三类员工协作模式。今年7月,首批6名AI员工完成转正答辩正式上岗,开创了物业行业的先河。

此外万物云也关注到技术应用对基层服务人员带来的冲击。万物云董事长朱保全在业绩会上表示,“完全替代、员工失业绝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企业需要做好员工的转岗规划与技能培训。”

这种“科技提效”也直接反映在行政开支上——上半年行政开支8.86亿元,同比减少7740万元,降幅8.0%,行政开支占收入比从去年同期的5.5%降至4.9%,释放的资金可反哺前端业务。

可以说,中后台的科技改造已进入“投入见回报”的成熟阶段。

能源管理和BPaaS解决方案则打开了“科技变现”的新空间。在商企领域,上海中港汇项目通过智慧节能系统实现能源费用下降24%,深圳创智云中心T3栋空调照明节能超10%;苏州某光学企业项目采用“能源分润”模式,绑定6年期合作,单项目全周期收益提升7.8倍。

这种“技术输出+长期分润”的模式,让物业及设施管理服务毛利率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新增饱和收入12.50亿元,证明科技能为B端业务创造差异化竞争力。

BPaaS业务更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为头部保险、能源企业提供AI数据标注服务,半年收入3790万元,验证了科技服务向外部市场的外溢能力。

总结来看,万物云的科技投入应更精准地聚焦“高付费意愿、长周期合作”的B端客户,而非分散投入低回报的C端物业场景。

第三重突围:“承接负债+资产抵押”的“兜底”组合拳

从资产端看,其账面价值8.27亿元的投资物业,以及970万元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保证金,被用于为万科系企业的银行借款提供抵押担保。

分红端的“超常规操作”更凸显支援力度。2025年上半年,万物云期内利润仅8.38亿元,却宣布派发11亿元中期股息,分红率高达131%。

作为持有万物云57.12%股份的控股股东,万科将直接获得约6.28亿元现金——这一金额,能有效覆盖万科上半年到期的部分短债。

但对万物云而言,超利润分红意味着要动用过往留存收益,可能削弱自身用于业务扩张、科技投入的资金储备。

突围背后的“平衡难题”与未来关键

万物云的三重突围,是在“短期生存”与“长期竞争力”之间寻找平衡,但当前仍面临三大核心难题。

其一,地产行业风险传导。过去几年,物业行业都面临地产行业的风险传导。对于万物云而言,无论是资产抵押、承接负债,还是高比例分红,都使其与母公司绑定更深,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短时间无法完全切断。

其二,盈利增长的压力。一方面,各地物业费降价呼声此起彼伏,不少城市出台前期物业服务指导价,另一方面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导致物业服务的刚性成本上升,降价呼声和成本上升之间的夹缝中求生存,盈利增长将进一步承受压力。

其三,科技投入的回报考验。BPaaS、能源管理等业务虽已见成效,但前期科技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2025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新增2.62亿元(主要为客户关系、商誉),累计摊销压力将逐年增大。

结 语

对万物云而言,这场突围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能力积累和科技转型,成为“独立的长期价值创造者”。

从半年报数据看,已有积极信号:住宅物管第三方项目收入占比提升至48.2%,BPaaS签下4家头部客户,弹性定价模式获政府认可。

这些市场化成果,才是万物云从保持“行业引领者”身位的关键。

注:本文来源于物股通公众号。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日新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如文章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敬请联系本站(微信:rixins888)进行删除。
物股通
0
0
0
参与评论
0/1000
评论区
目前还没有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