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100米”的价值挖掘:科技赋能与跨界合作如何重塑物业行业
万科物业此次“住这儿”APP升级以及与美团、滴滴的跨界合作,不仅是其自身服务能力的一次重要跃迁,更在深层次上为整个物业行业揭示了在数字化和用户体验时代下的转型方向与发展路径。
9月26日,万科物业“住这儿”APP 6.0版上线,作为第23届“朴里节”活动之一,联合美团、滴滴发放业主专属优惠券,三方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科技创新为驱动”达成合作。
“朴里节”今年覆盖全国上百城3000多个小区,影响超1000万居民,含线下互动活动;“住这儿”APP已接入4100余个社区、1569万注册用户,新版延伸用户至街道居民,嵌入AI大模型打造“街道生活指南”。
合作上,与美团除发优惠券,还在推进外卖“最后100米”解决方案;与滴滴除发打车券,在部分城市提供朴里节专车服务,并在16个社区设滴滴车站。
万科物业此次“住这儿”APP升级以及与美团、滴滴的跨界合作,不仅是其自身服务能力的一次重要跃迁,更在深层次上为整个物业行业揭示了在数字化和用户体验时代下的转型方向与发展路径。这一案例生动表明,物业管理正在突破传统“四保”(保修、保洁、保绿、保安)的边界,向着构建“社区生活服务集成平台”的角色深刻演进。
首先,此次合作凸显了物业服务的核心价值正从“空间管理”转向“用户运营”。传统物业公司的收入多依赖于物业管理费,服务内容相对固化且容易陷入被动响应。而万科物业通过“住这儿”APP,将服务对象从“业主”延伸至“街道居民”,并联合美团、滴滴等高频生活服务商发放专属优惠券,实质上是将物业管理区域视为一个充满潜力的“流量入口”和“消费场景”。它不再仅仅围绕不动产提供基础服务,而是以1569万注册用户为基础,深度挖掘并满足其居家生活中的各类衍生需求,如餐饮、出行、社交等。这种转变将物业公司与业主的关系从简单的契约关系升级为更具黏性的价值共生关系,为开辟增值服务、实现收入结构多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科技创新被提升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新版APP嵌入AI大模型打造“街道生活指南”,这标志着物业服务的智能化进入新阶段。AI的应用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报事报修或费用缴纳,而是试图成为居民的个性化生活助手,通过数据分析智能推荐周边服务、活动信息,优化生活体验。同时,与美团共同推进外卖“最后100米”解决方案、在社区设立滴滴车站等举措,则体现了科技在解决社区治理“微痛点”上的务实应用。这些合作将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优势与物业公司的线下管理服务能力相结合,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闭环,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与居民满意度,也为行业提供了“科技+服务”融合的可行范式。
再者,它揭示了“开放合作、生态共建”将成为物业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单靠物业公司自身的力量,难以覆盖居民日益复杂和个性化的需求。万科物业主动与美团、滴滴等行业巨头联手,是一种典型的平台化战略。它通过引入外部优质资源,快速补齐自身在特定生活服务领域的短板,极大地丰富了服务供给,让业主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头部企业带来的便利。这种生态合作模式,放大了物业的连接器价值,使其成为一个资源整合者和社区生态的运营者,而非所有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这对于广大中小型物业公司尤其具有启示意义:在自身研发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战略合作“借力打力”,同样是实现服务升级的有效途径。
最后,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文化营造为行业注入了温度。“朴里节”作为线下大型社区活动,与线上APP的升级及优惠券发放形成有效联动,共同营造了有归属感的社区氛围。这表明,即使在数字化高度发展的未来,线下互动、邻里温情依然是社区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成功的物业服务,必须是科技效率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万科物业的此次实践清晰地指向了一个未来图景:物业行业的发展边界正在被极大地拓宽。未来的物业企业,很可能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管理者,而是进化成为以科技为支撑、以用户为中心、整合多方资源的“社区生活服务运营商”。这要求物业公司必须具备更强的数字化能力、更开放的合作心态以及更精细化的用户运营思维。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既是一次深刻的变革挑战,更是一个突破传统模式天花板、实现价值重塑的巨大机遇。能否主动拥抱这种变化,将决定企业在下一轮竞争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