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物企反向收购,远洋服务打响了第一枪

物业大爆炸
2023-07-24 09:09

资金吃紧,远洋集团当然没有现金给远洋服务,只有以资抵债。

7月21日,远洋服务官宣,将以6.26个小目标收购远洋集团相关资产:

4961个车位+168项商用物业,其中车位估值4.74亿,物业估值1.52亿。

一般而言,收购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远洋服务的这笔收购没花一毛钱。

根据公告,由于远洋集团欠远洋服务的应收账款,所以这笔收购不用支付现金,相当于远洋集团用资产抵偿了远洋服务的应收账款。

这笔收购被远洋称之为资产重组,但本质上是远洋服务的追债之举。

不花钱的收购在物管圈不新鲜。如万物云收购阳光智博、第一服务收购世纪金源服务集团8%股权和浦江中国收购上海强生18.53%的股权,都没有现金交易。

不过有区别的是,前面三例不花钱的收购都是主动扩大地盘,谋求未来权益,而远洋服务却有被动接受的味道。

2022年业绩报中,远洋服务关联方应收账款有5.46亿,加上独立第三方的7.46亿,接近13亿。和其它物企一样,远洋服务计提坏账2.28亿。

但是剩余款项能否收回还要看关联方起色好不好。而作为公众企业的远洋集团,在昔日大手笔“买买买”后资金链终于蚌埠住了,一直在违约边缘试探。

如20亿规模的“18远洋01”兑付时间(2023年8月2日)已不足半个月,债权人要求到期兑付,但远洋集团计划先付利息,本金展期。

资金吃紧,远洋集团当然没有现金给远洋服务,只有以资抵债。

勿爷觉得,以资抵债表明远洋大股东还是看重物业板块,不像恒大物业的134亿,迟迟没有下文。若不如此,未来还不上应收账款,远洋服务来年继续计提,在2022年净利润下滑82.13%后,2023年业绩或许又是一个大坑。

不过客观的讲,这笔收购对远洋服务并不是多么划算。

我们都知道,物企主打的是剑走轻灵的轻资产模式,而本次收购车位和商铺,明显有重资产特征。

根据公告,被收购的车位和商铺主要是靠租金收入,2022年净利润仅有42.9万。按照这个速度,要猴年马月才能回本。

如果按照交易对价/净利润计算,收购市盈率高达1459倍,可以说是物管圈之最。

另外,车位和商铺2021年纯利只有7.9万,2022年就爆增了近5倍至42.9万,吊诡。

当然,如果远洋服务能够出售套现,这笔交易估计也亏不到那去,还有帐算。算上去年11月,远洋服务还购买了远洋集团的两栋办公楼,手中重资产已经不轻了,为关联方分忧没错,但若处理不好或许就砸在了手里。

事实上在物管圈,物企收债收到重资产的并不只有远洋服务一家。

如雅生活关联方应收账款2.823亿,但雅居乐没钱付账,于是和雅生活签订了“以房抵债”协议,目前已履新完毕。

在勿爷看来,以重资产抵债是房企无奈之举,房企减负了但对物企来讲却是增负。

招商积余前几年业绩被吃瓜群众按在地上摩擦,原因之一就是重资产的投资性房地产几乎占了资产半壁江山。后来逐步剥离房地资产,业绩才堪堪扳回一局。

但2023年以来,个别物企却主动和被动的介入房地产。除了远洋服务和雅生活外,兴业物联以9500万收购了关联方旗下的一家房地产公司,更早之前奥园健康还斥巨资买了奉贤一块地,或许觉得不妥,后又转让给了中国奥园。

勿爷觉得,物企一日不独立,都将被关联方薅羊毛。除非地产恢复往日荣光,但可能吗?

注:本文来源于物业大爆炸,作者:勿爷。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日新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如文章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敬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
  • #资产运营
物业大爆炸
0
0
0
参与评论
0/1000
评论区
目前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