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业大爆炸
物管行业首家垂直自媒体

救火总裁刘勇罡换了家上市物企
瑞森生活服务目前只公布了前总裁李春玲“中饱私囊”调查结果,关于大股东向关联方垫款及报销个人巨额支出的调查还没结果,如果结果出来如何处理?

“拯救”地产启示录
河南国资没救起来建业,深圳国资能挽救体量更大的万科吗?

高管“围城”
创始人开始收权,职业经理人退场。

碧桂园服务又要计提减值了
1月13日,碧桂园服务官宣,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商誉减值测试时,发现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因此对非全资附属公司碧桂园瞒过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计提减值: 约8~11亿。

保利物业也缺钱了?
2021年4月,保利物业上市后首次更改募集资金,从“并购金”中挪出来10.44亿港元(约8.8亿元)给了增值服务。

万物云重启收并购
2025年第一个周五,万物云官宣:将斥资2.27个小目标收购中洲物业100%股权。 在并购风口沉寂3年后,终于又有物企敢吃螃蟹了。业内人士表示,万物云真有钱,刚刚向关联方输送完弹药,就又提枪上马了。

3年后,朱葛颖再任远洋服务财务总监
远洋服务是2020年12月上市的,当时财务总监是朱葛颖。或许是功成身退,又或是难以兼顾,10个月后,朱葛颖由公司财务总监调任为公司运营总监,并继续留任执行董事,而刘旭挑起了财务总监的重任。

中海物业:“减员之王”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中海物业雇员增加了21232名,达到57425人。此时中海物业管理面积增速并未停步,但2023年突兀减员14413名(员工成本少了5个亿)。同比增速-25.1%,成为当年“减员之王”。

柳暗花未明,物管行业的2024
物企一边喊着独立,增强独立性,一边却和关联方藕断丝连。 和往年最大的不同是,除了重续关联交易外,继2023年之后,以资抵债交易不断发展壮大。

这家A股独立物企又把股权质押了
可以说,实控人为回血,涉事物企都被拖进了深水区。可独立物企南都物业没有关联方掣肘,却也到了质押股权的地步,着实令人费解。

王健林最近有点烦
如果王老板搞不定这些投资者,没能如约在2023年底上市,将面临着380亿Pre-IPO被战投赎回的尴尬,并补偿投资者总计超400亿人民币的投资回报。

接手碧桂园服务,徐彬淮烧了3把火
新总裁徐彬淮上任以来,不喂规模论,不认同纸上富贵,深挖社区增值服务,狠抓有现金流的利润,主要筹谋的是业绩,即赚不赚钱,能赚多少钱。

这家物企的应收账款被高管买走了
11月21日晚间,第一服务控股发布一份公告,其中主要内容之一是“出售应收账款事项”:其旗下全资附属公司上城物业,有一笔1832.52万元的应收账款,已被王志蘭女士同意购买。而第一服务同意向王女士授出若干绩效激励。

这家被出卖的物企反向操作了
轻资产模式下的物企,在多了一丢丢辎重资产后,若不能带来收益或者变现,未来可能将成为业绩的暗疮。

此地突然敲响了物业“警钟”
喊着取消物业,主要是住宅物业行业有一个本质问题一直未能得到系统解决,社区的本质问题是个别业主的利己行为与全体业主集体利益间的博弈,物企需要从粗放的人头管理向集约的流程管理转变。

物管圈再上演“儿子救父”
中骏商业管理将成为泰腾置业销售债务的债权人,后者不再结欠骏辉房地产销售债务,中骏拿到现金后将置身事外,中骏商管成了接盘侠。

万物云被“误伤”?
对于市场担忧,万科官方回应说,基本面没问题,年内也无境外债务到期,债权下跌,主要是不实猜测导致市场情绪波动所致。

京圈大佬“甩卖”商管
不论国家队房企还是民营房企,为了活血,除了分拆物业板块上市,出险后大都是出售物业救急。

物管圈最后的“巨头”
此前,市场分析金地智慧服务不上市的原因之一,是业绩指标数据不好看,如增速慢盈利水平低。

和地产爸爸对薄公堂,这家物企胜诉了
鑫苑服务走到这一步,完全受地产关联方拖累。而在海外上市的鑫苑置业已连续多年亏损,债务也频频违约,更是多次与债主对簿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