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地产启示录
河南国资没救起来建业,深圳国资能挽救体量更大的万科吗?
01
深地铁“拯救”万科,堪称地产圈最大救援行动。
不仅“出人”给万科高层大换血,还低息“出钱”28亿为万科偿债。而代价仅是象征性的抵押了万物云货值40亿的股票。
根据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的描述,勿爷预判28亿或仅是开胃菜,另有500个大目标的融资计划可能已在路上。
当下大环境,深圳政府、深地铁能真金白银伸出援手救助房地产行业的排头兵,已经不是单纯的“大而不倒”的问题了。
勿爷队友炸天团在《为什么要救万科》一文中分析的明明白白。
你看恒大、碧桂园等出险房企也“很大”,结果呢,该倒的怎么也扶不起来。
02
在勿爷看来,房企出险一个是自身原因,一个是时代因素。而对应之策无外乎自救和求救。
如最早爆雷的华夏幸福,因误判形势激进扩张,加上疫情和三道红线、限购等,即便有保险巨头平安加持,环京大地主还是跌入债务泥潭。
最终不得不债务重组,转换赛道注资搭建“幸福精选”和“幸福优选”平台,主打轻资产。
出了ICU的华夏幸福姑且算是自救成功,没有走到破产清算的地步。
还有融创,经过境外、境内两轮债务重组也算续命成功。
但并不是所有的出险房企都能自救成功。如建业、远洋、彰泰、恒大等一大波房企。
03
2021年9月,一封致河南省政府的“求救信”让人们看到了建业集团面临的困境。这是胡葆森第一次向上层求援。
除了向上层呼叫Help外,2022年3月,胡葆森还专程抵京向万达王健林Sos。
结果是两份求救都得到回应。还在做商管上市梦的王健林豪爽的给了7个亿,取得了建业旗下整体商管项目10年运营权。
2个月后,建业地产又得到了河南国资注资。具体是河南同晟置业拟以6.88亿港元受让恩辉投资所持8.6亿股建业地产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29%;同时认购建业地产发行的本金金额不超过7.08亿港元,票息5%,到期收益率9%的2+1年期可换股债券。
如今看来,建业虽然得到了救援,但却有点“杯水车薪”,建业不但没走出泥潭,还搭上了建业新生活的商管项目。
而恒大比建业更早向上层求援。2020年9月一封逼宫信为恒大未来炸雷埋下伏笔。
勿爷觉得,当时政府还是很宠恒大的。如让没造出车的恒大汽车上市,还有卡在风口让恒大物业创下最快过会上市记录。
一直到恒大危机乍现,特批恒大物业摆上货架,都可以看作是上层对恒大的“救援”。
可机会给许老板了,却没抓住。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声称不贱卖资产的许老板进去了,而恒大股权、资产正一点一点被法院强制执行。就是苦了恒大物业,若是没有消失的134亿,何至于沦为仙股。
04
在房地产行业危机集体爆发之前,三道红线下一些绿线房企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形势。
也或许是名言“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作祟,远洋,融创、旭辉等房企都争相并购自己看中的资产。
如远洋收购红星地产、融创和旭辉争抢彰泰,建发收购美凯龙......虽然短期很香,还扩大了物业版图,但最终大都砸在了手里。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自救,一些房企以物业板块为筹码引入了战投,如金科服务引入博裕资本、佳兆业美好引入山高金融;个别房企为融资抵押了物企股权最后易主,如佳源服务......
不论是自救、互救还是求救,由于形势没有改善,大部分出险房企的日子反而更难过了。退市的退市、破产的破产、跑路的跑路。例子就不举了,大家对号入座。
本来,三道红线的目的是控制金融风险,优胜劣汰让行业健康发展。可结果并没有按照剧本走,让所有人始料不及。
稳字当头,为支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上层不断出台政策,房企白名单、三支箭、降息降准、调整限购政策、降低首付比例等等。
可即便如此,除了个别房企,大部分出险房企貌似依然残血残喘,不论自救还是求救,鲜有成功上岸的。
行业命运的齿轮终究不敌历史的车轮。
那么问题来了,河南国资没救起来建业,深圳国资能挽救体量更大的万科吗?
勿爷比较认同炸天团的观点,除了深圳国资承诺的无限子弹外,真正决定万科能否从国资接管的“手术台”上重新站起来,终究还要看市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