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大正,业绩全面衰退

物股通
2025-08-26 10:20

曾以“公建物业标杆”自居的新大正,却交出了一份全线飘红的半年报,呈现出全面衰退的态势。

2025年上半年,物业管理行业在政策引导与数字化浪潮中加速分化,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与专业壁垒稳中有进。

而曾以“公建物业标杆”自居的新大正,却交出了一份全线飘红的半年报,呈现出全面衰退的态势。

营收、净利润双位数下滑,战略转型代价超预期,数字化投入未见回报,这家重庆物业龙头正站在“转型阵痛”与“竞争力缺失”的十字路口,困境背后的深层矛盾亟待拆解。

核心财务指标全线飘红,业绩衰退已成事实

翻看新大正2025年半年报,三大核心财务指标的下滑幅度,直接打破了“短期调整”的侥幸认知。

营收端: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03亿元,同比下滑12.88%,这已是公司连续第三个报告期营收负增长,衰退趋势持续恶化;

利润端:归母净利润7117.68万元,同比下降12.96%;扣非净利润6547.48万元,降幅达11.07%,盈利能力同步萎缩;

而同期上市物企披露的营收增速基本能维持在3%-5%,头部企业如万物云、金茂服务更是实现5%以上增长,新大正的双位数下滑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业绩颓势在同业中尤为突出。

从数据轨迹看,新大正的业绩衰退并非偶然:2024年Q4营收首现负增长,2025年Q1延续下滑,半年报进一步确认“营收-利润”双降的恶性循环,业绩承压已从“阶段性挑战”演变为“持续性危机”。

战略转型代价沉重,市场收缩远超预期

面对业绩下滑,新大正将原因归咎于“主动退出低质效项目”的战略调整,但深入拆解数据,可发现更严峻的现实。

1)项目流失规模惊人,收入缺口难填补。上半年营收较上年同期减少2.22亿元,若按2024年末在管面积对应的单位产值测算,这一收入缺口相当于13%的在管面积被清退。

无论是“主动放弃”还是“被动流失”,如此大规模的项目收缩,已超出“优化结构”的合理范畴,侧面反映出公司在项目续签、客户留存上的能力不足。

更关键的是,公司声称“市场拓展大幅提升”,但实际新拓项目仅填补了约30%的营收缺口,新增收入无法覆盖存量流失,规模扩张陷入“失速”状态。

2)区域集中风险暴发,重庆大本营承压。作为发源于重庆的物业企业,新大正长期依赖本地市场,2025年上半年重庆地区贡献了超35%的营收,单一市场集中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而2025年上半年重庆房地产市场调整、地方财政压力传导,直接影响公建物业项目的预算与续签,区域经济下行的“黑天鹅”,让新大正的业绩波动雪上加霜。

数字化转型成效存疑,科技投入未见回报

“科技驱动”是新大正近年来的核心战略之一,半年报中也多次提及“数字化转型”,但实际成效却呈现“高投入、低产出”的尴尬。

高成本下的效能反降。上半年研发费用率升至3.2%,较2024年提升0.8个百分点,但人均管理面积、人均营收等关键效能指标反而下降8%。

投入增加未带来效率提升,反映出数字化建设可能存在“重硬件、轻落地”的问题——采购的智能设备未能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沦为“账面政绩”。

机器人应用陷“替代困境”。公司宣称投入内外环境清扫机器人、巡检无人机等设备,但实际覆盖仅5%的作业场景,且因操作培训不足、维护成本高,部分项目仍依赖人工。

现金流危机隐现,分红政策难掩困局

经营活动现金流是企业的“造血能力”,而新大正的现金流状况正持续恶化。

经营活动现金流已连续三年为负,2025年上半年达-1.4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1亿元虽有小幅改善,但仍未摆脱“入不敷出”的状态;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至87天,较2024年恶化15%,部分公建项目因财政拨款延迟,回款周期拉长,进一步加剧资金压力;

尽管账上现金较年初减少28%(从5.93亿元降至3.60亿元),公司仍维持分红的计划。此举虽然短期可以安抚股东,却有可能透支了长期资金储备。

深层矛盾待解:家族治理与现代化转型的冲突

业绩困境背后,是新大正公司治理结构的隐忧,家族化决策与现代化转型的冲突日益凸显。

首先是决策机制失衡。创始人王宣、李茂顺等股东合计持股超35%,拥有绝对控制权,但两人未参与日常经营,导致“战略制定”与“落地执行”脱节——2024年提出的“城市合伙人计划”,因基层执行细则模糊,推进进度滞后原计划40%。

其次,管理层动荡。2024年以来已有3名副总裁离职,涵盖市场、运营、数字化等核心板块,高管团队不稳定直接影响战略连贯性,部分项目因负责人变动出现服务质量波动。

此外,陪伴公司从IPO走到全国化的董事会秘书翁家林女士,在业绩发布同时宣告离职。

再次,战略摇摆不定。五年内三次更换战略咨询机构(从麦肯锡到波士顿再到埃森哲),每一次咨询都伴随业务方向调整,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再到“数字化转型”,战略反复导致资源分散,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结 语

新大正的业绩衰退,究竟是转型期的“阵痛”,还是长期竞争力缺失的“必然”?

答案取决于后续行动:若能聚焦公建物业优势赛道,收缩非核心区域投入,将数字化从“概念”落地为“效率工具”,或许能逐步扭转颓势;

但如果继续在战略上摇摆、在治理上失衡,面对行业分化的加速,这家重庆物业龙头恐将彻底掉出第二梯队,甚至陷入更大的生存危机。

注:本文来源于物股通公众号。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日新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如文章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敬请联系本站(微信:rixins888)进行删除。
物股通
0
0
0
参与评论
0/1000
评论区
目前还没有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新大正,业绩全面衰退
物股通
2025-08-26 10:20
新大正,业绩全面衰退
物股通
2025-08-26 10:20
新大正,业绩全面衰退
物股通
2025-08-26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