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10家地产和物管公司同时在港交所停牌
4月1日,港交所上演罕见的一幕,10家地产和物管上市公司同时暂停交易,加上此前停牌的新力、中国恒大和恒大物业,已有13家地产和物管上市公司停牌。气数将尽之时,只能先躺平下来,期盼来年春回大地,再恢复元气。
4月1日,港交所上演罕见的一幕,10家地产和物管上市公司同时暂停交易,加上此前停牌的新力、中国恒大和恒大物业,已有13家地产和物管上市公司停牌。
造成这一壮观场面的核心,是这些上市公司无法按《上市规则》的规定,在3月31日前发布经审计的年度业绩报告,且无法预估何时能披露经审计的年度业绩报告,于是只能暂停股票交易。
此外还有14家地产和物管上市公司延发经审计的21年业绩报告,通过发布未经审计的年度业绩报告来“续命”。
笔者翻阅了这些公司的公告,延发年报或暂停交易的原因主要是:
1、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履职;核数师获取外部资料难,无法在规定时间完成审计。
2、跟核数师无法就审计费用达成一致,临时更换核数师;
3、核数师出于某种不可描述的原因,主动请辞。
4、假借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故意拖延,好接近关联资金占用的问题。
以3月31日搞突然袭击的奥园父子为例。
3月31日早晨,奥园健康发布公告披露,受近期疫情反复影响,财务申报以及年报编制工作延缓,公司预计延迟刊发2021年业绩及2021年度报告。
奥园健康表示,近期新冠疫情反复而实施的诸多防控措施,包括出行限制及检疫隔离措施,已严重干扰公司财务数据梳理及资料收集进度。
同时公司核数师也希望就2021年全年业绩过程中有关与公司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往来提供更多资料,以便充分审核。
奥园健康强调,目前公司经营运作一切正常,后期将聘请独立顾问协助,与核数师紧密合作,尽快公布2021年度业绩以及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
按照交易所规则,由于2021年度业绩及2021年度报告预期延迟刊发,奥园健康股票将于4月1日起暂停交易。
而在此前,即3月21日,公司曾发布公告称,将于2022年3月31日(星期四)举行董事会会议,以(其中包括)批准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的年度业绩及其发布,及考虑派发未期股息(如有),以及处理其他事项。
结果,关键时刻,临阵脱逃,看来并非“无意为之”,妥妥的“渣男”呀。
关联地产方面,3月25日晚间,中国奥园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在法律顾问及财务顾问的协助下,正在持续评估集团的流动资金状况,并制订一个重组计划,为所有利益相关方提供一个协商一致的解决方案。
公司仍继续与境内及境外债权人进行建设性对话,以稳定局势并为集团保值。此外,鉴于集团面临的流动资金问题,集团正在积极与潜在投资者讨论有关资本重组的问题,作为实施债务重组的一部分。截至公告日,集团尚未与投资者订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由于近期新冠疫情个案激增,实施新冠疫情防控检疫措施,集团就2021年度业绩的准备及财务报表编制工作被严重推迟。
此外,鉴于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集团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管理层需要更多时间来评估潜在减值拨备,该等潜在减值拨备可能对2021年度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再加上公司的核数师需要根据集团目前的流动资金状况进行额外的审核程序,2021年度业绩可能无法遵守上市规则的规定于2022年3月31日前刊发。
倘若公司无法于2022年3月31日或之前公布2021年度业绩,预计公司的股份将于4月1日上午9时起暂停在联交所买卖,以待刊发2021年度业绩的公告。
父子双双把牌停,看来年报(审计)这一关确实有点难过了。
比奥园父子更过分的就是荣万家了,4月1日早,荣万家发布一则公告,宣告董事会延期、延迟发布业绩公告、暂停交易,给投资者来了一组措手不及的暴击拳。
而3月29日,荣万家还宣称原本定于3月30日召开的董事会延期到3月31日召开,并审阅和发布21年业绩报告。

翻脸翻得比书还快,拿公告开玩笑,投机之心暴露无遗,公司治理如同儿戏。
这一波供给侧改革调整的力度几乎超出所有房地产行业企业的预期,那些平时不注重锻炼内功的,遇到百年不遇的寒潮,系数败下阵来。
气数将尽之时,只能先躺平下来,期盼来年春回大地,再恢复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