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深圳: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

克而瑞科创
2022-04-07 11:20

2022年3月2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与地产数字化领域中的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楼宇、全屋智能等板块高度相关。

2022年3月2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3月29日深圳举行了该政策新闻发布会。根据《行动计划》,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泛在先进、高速智能、天地一体、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供给体系,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和全球数字先锋城市。

《行动计划》围绕升级网络接入设施、打造信息通信枢纽、构建物联感知体系、协同部署数据和算力设施、前瞻布局新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主要任务部署,积极推进万兆入楼入园入企建设、数字乡村“双千兆”网络建设、“全屋智能”示范工程、政务网络智能化升级改造、智慧城市物联网终端部署、新型智慧化楼宇建设、物联网感知平台建设等多项工程,与地产数字化领域中的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楼宇、全屋智能等板块高度相关,以下是相关的政策详情与解读。

删1.jpeg

*图片来源:深圳发布官方微信

1、加快升级网络接入设施,推进数字乡村“双千兆”网络与“全屋智能”示范工程建设

根据《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千兆光网建设,提升城市通信应急能力和韧性水平。围绕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应急联动等领域应用,加快建设包括700MHz 5G政务专网、1.4GHz宽带无线政务专网、1.8GHz行业专网和城域高可靠全光网络在内的泛在高速智能融合专网体系,全面提升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活动等情况下城市通信保障能力和韧性。

万兆入楼入园入企建设。推动大容量OTN节点向企业端下沉部署,提供万兆接入能力,支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上云带来的流量增长,保障企业高效就近接入,为政企客户提供可靠大带宽专线业务,打造一批万兆入楼入园入企示范项目。

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双千兆”网络建设。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千兆光网建设,推动5G异网漫游,综合运用卫星通信等多种接入手段为用户提供宽带网络接入服务,打造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167个自然村“双千兆”网络全覆盖。

建设高质量广应用5G网络。积极推进“全屋智能”示范工程建设。优选一批住宅小区、办公楼宇等,依托千兆光网,部署智慧屏、智慧语音识别系统、全屋智能主机等智能家居产品,推广各类智慧创新应用,打造一批全光接入、全屋智能的示范应用样板工程。

解读

双千兆是千兆光网和5G的合称,具有千兆级超高速率、毫秒级超低时延等先进性能,可以实现泛在连接、快速灵活和广域覆盖。“双千兆”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点能够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万物互联,可以为全屋智能场景中各种家居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更加稳定、快速的网络基础设施,进而提高用户使用智能家居产品时的体验。同时万兆接入能力可以支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上云带来的流量增长,为企业高效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2、致力打造信息通信枢纽,推进政务网络智能化升级改造

推进城域网优化升级。支持基础电信企业部署超高速、大容量传输系统,优化城域网核心节点网络结构,持续推进城域网出口带宽扩容。开展政务网络升级改造,建设全光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全覆盖。加快“IPv6+”技术在电子政务、智慧城市、金融、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的规模应用,争创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城市。

政务网络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快政务传输网升级改造,提高网络带宽,构建千兆级接入、万兆级汇聚、十万兆级核心交换的OTN政务传输网,提升与省政务骨干网互联带宽,将政务网络扩展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打造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全覆盖的政务“一张网”。

解读

深圳积极推进政务网络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造覆盖街道、社区单元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提高智慧城市治理的精细度与智能化。

3、加快构建物联感知体系,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智慧城市物联网终端部署。市、区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范围,围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利用RFID、4G、5G、NB-IoT技术,部署物联网感知终端达千万级,助力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建设。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加快推进社区公共设施和物业管理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

新型智慧化楼宇建设。部署建筑安全、状态传感、射频设备、扫描感应等感知终端,支撑数字孪生城市建筑全要素的数字化、实时化和智能化,服务智慧消防、智慧应急、智慧安监、智慧能源,打造一批智慧化楼宇。

部署面向城市公共服务的感知终端。鼓励企业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推进红外人体感应、跌倒感应、一键告警、远距离感应等感知终端部署,提升弱势群体民生保障水平。推动智能表计等感知终端在供电、供水、供气的规模应用部署,提高居民生活数字化服务水平。

打造城市级物联感知平台。研究制定城市物联网感知终端建设标准或导则,建立统一的物联网感知终端标识体系,完善统一编码和标准规范,实现终端身份的统一认证和有效识别。加快整合全市分散独立、碎片化、烟囱式物联感知资源,建立全市“统一感知标准、统一协议适配、统一设备接入、统一数据共享、统一应用支撑”的物联感知平台。

解读

智慧城市的物联感知体系搭建至关重要,深圳围绕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建筑和设施、城市公共服务的末端进行感知终端部署,建立统一的物联感知平台。围绕城市建设的安全、服务等方面推进可燃气体监测、烟感探测、火灾报警、视频监控、大型楼宇建筑安全等感知终端,推进公共建筑和各类管线全要素数字化、实时化和智能化;面向城市公共设施设备进行数字化身份标识,部署状态感知和运行控制感知终端,支撑城市精细化管理和便捷化服务。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加快推进社区公共设施和物业管理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适老化改造,提高居民居住体验。

4、协同部署数据和算力设施,推进公共服务数据中心建设

公共服务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坂田数据中心一期、二期和深汕数据中心建设以及梅林数据中心扩建,打造“两地三中心”一体化城市大数据中心总体布局。以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契机对各区、各行业公共服务类数据中心进行整合,推动规模小、能耗高、效益差的数据中心逐步优化。

解读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规模、质量将直接决定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速度与高度。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可以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的数据存储设施和运行环境,进而快速、安全地访问数据,对进一步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公共服务水平和应对大型公共安全突发事件能力都至关重要。

5、前瞻布局新技术基础设施,加快政务区块链平台建设

区块链国家设施建设。引进国家级区块链基础设施,推动建设超级节点或骨干节点,支持企业建设行业子链节点,推进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标识资源分配、关键产品追溯、多源异构数据共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互操作等基础服务与创新应用。

政务区块链平台建设。加快政务区块链设施建设,支撑区块链应用的快速开发和部署,基于公共数据交换共享、不动产登记等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的典型应用场景,构建统一、集约的政务区块链平台。

卫星互联网应用示范。探索卫星通信与地面5G、物联网的融合发展,支持“卫星+”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航运、智慧交通、智慧应急、智慧城市,以及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天际灾害监测与预警等应用探索。

解读

区块链具有去中介化、不可篡改、可信任、可溯源、多方协同等优势,可以实现政务链的全程监管、公开透明、留痕可追溯,做到审批监管的透明化和公平化。

6、全面夯实关键支撑能力,推进多功能智能杆建设

推进多功能智能杆建设。全市新建、改扩建道路统一规划建设多功能智能杆,实现主要市政道路以及重点园区、社区等多功能智能杆全覆盖。加快出台多功能智能杆产业扶持政策,大力推动多功能智能杆创新场景应用示范,拓展移动网络、物联网、充电桩等部署,构建多功能智能杆产业生态。

多功能智能杆管理平台建设。建设多功能智能杆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市多功能智能杆和挂载设备的集中管理和控制,实时监测运行状态,对特殊情况及时告警,汇集杆体采集到的数据,为信息共享提供便利,支撑5G、车联网以及社会治理等不同业务场景应用。

解读

多功能智能杆作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和社区感知网络的重要载体。多功能智能杆集5G微基站、智能照明、视频采集、移动通信、交通管理、环境监测、气象监测、无线电监测、应急求助、信息交互等多样化功能,可以为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城市治理能力奠定有力基础。

结语

深圳将不断增强城市要素数字化能力,重点围绕公共安全、公共建筑和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构建智能、泛在、先进、互联、共享的物联感知体系,助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泛在先进、高速智能、天地一体、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供给体系,网络建设规模和服务水平全球领先,成为世界先进、模式创新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

接下来,深圳将深入实施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出台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配套扶持政策,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服务,加快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动个人数字化生存、家庭数字化生活、企业数字化经营、政府数字化治理、城市数字化孪生等五方面的数字化,为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奠定基础。

注:本文转载自克而瑞科创,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 #物业转型
克而瑞科创
0
0
0
参与评论
0/1000
评论区
目前还没有评论
文中提及相关企业
查看更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