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又一物企被关联方“盯”上了

物业大爆炸
2022-08-15 09:17

肥水不流外人田。明面上看,远洋服务夯实了业态厚度,增加了规模体量,关联方收到了现金,可谓双赢。

8月12日,远洋集团、远洋服务联合官宣了一笔关联交易:

远洋服务拟斥资5个小目标收购关联方持股74%的天津熙合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

公告内容显示,收购标的“天津熙合”主要从事物业管理服务,是去年远洋集团收购红星美凯龙所得。其合约面积2600万平方米,在管面积1390万平方米。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6个月的的税前净利润分别是4040万、5320万和5430万。

让勿爷惊奇的是,天津熙合在远洋集团管理下,不知道用了什么妙招,今年半年净利润就已超过去年全年。

不管怎样,通过这笔交易,远洋服务将增加1390万㎡在管面积和1个亿的年净利润。按照公告披露数据,勿爷算了下收购市盈率大约在9.3倍,不算贵。

肥水不流外人田。明面上看,远洋服务夯实了业态厚度,增加了规模体量,关联方收到了现金,可谓双赢。

不过在勿爷看来,远洋服务本次并购有点为关联方补充流量包的嫌疑。

地产有难,物企支援,一直是圈内不变的套路。

去年至今,很多出险房企卖掉了物业板块,如蓝光、亿达;一些房企还把物管资产变卖给旗下上市物企,融创、正荣等都有过类似操作。

所以物企和关联方的交易,市场难免持怀疑态度。

虽然远洋集团是三线全绿的国企优等生,但其债务规模并不优秀。从曾经的买买买到如今的卖卖卖,特别是出售还没捂热的“天津熙合”,多少都能看出远洋集团对资金的渴求。

据媒体统计,引爆房地产行业的美元债,远洋集团存续8只,规模39.2亿美元;远洋控股存续境内债23只,存续规模348.5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债券有88.97亿元。

而其2021年末总负债2048.0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有187.33亿元。

2021年报显示,远洋集团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216.55亿元,足以完全年内覆盖短期债务,但若有受限资金是否还够?记得花样年爆雷前账面资金也是够的。

另外,今年安全了,那未来几年的呢?销售下滑、回款困难是目前所有房企的难题,如果行业春天迟迟不来又当如何?

目前,远洋集团偿债主要依靠变卖资产和借新还旧,而后者充当了偿债主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行业一年多来,销售并未回暖,融资环境也未变好,致使一些房企评级被频繁调整,如穆迪将远洋集团评级调整至Ba1。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如若大环境不改善,评级下调后拿什么还,所以借新还旧并非长久之计。

或许只有变卖资产了。这次“天津熙合”是远洋服务接盘,5个亿对远洋服务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勿爷担心的是,极端情况下,远洋服务的羊毛会不会被薅秃了。

为母公司补血,远洋服务并不是第一次。2018年,远洋服务就通过资产支持证券为母公司募资32个小目标,致使上市前,远洋服务资产负债率超过400%被市场诟病。

物企收购关联方资产并不新鲜,突兀的是远洋服务的国资属性。

这段时间,民营房企日子难过,即便是示范生也有点焦头烂额。

先是碧桂园因配股被质疑了一波,接着龙湖又被造谣商票逾期,民营房企离团灭只差一个违约的距离。房地产行业正在酝酿大变局,只是苦了物业板块。

按照市场逻辑,由于部分上市物企管理层(开发商)没有职业操守,一旦关联房企有难,很大可能会出现财务担保、存单质押等利益输血的操作,恒大物业就是很好的例子。

所以,一段时间以来,勿爷认为国资属性的物企可能会是物管圈最后一片净土。

可在前不久的博鳌论坛上,某地产大佬直言,房地产行业硬着陆的背景下,民企之外可能还隐藏着更严重的问题。

如首创置业甩卖物业资产、绿地不断为别人做嫁衣,如今远洋也开始做起了物业的文章。

某牛说,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那么在物管圈,不是所有的“国资”都安全。

注:本文转载自物业大爆炸,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 #物业转型
物业大爆炸
0
0
0
参与评论
0/1000
评论区
目前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