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服务上半年净利润扭亏为盈 应收款项已减少
基于现在地产交付和外拓,预计融创服务的管面积到2023年年底会比2022年年末有15%~20%的提升,相应的收入规模也会提升15%~20%。
和以往不同,融创服务今年的这场半年报业绩会显得低调了许多。
8月22日,融创服务开了一场仅面向投资者的2023年半年报业绩会。对于融创服务2023年目标,融创服务首席财务官杨曼在业绩会上表示,在管面积到2023年年底提升15%~20%,收入规模也会提升15%~20%。
2023年上半年,融创服务的成绩单还算可圈可点。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了3.4亿元。营业收入实现收入33.96亿元,同比减少15%;毛利润8.48亿元,同比减少25%。
值得一提的是,增利不增收的行业“通病”在这份半年报成绩单中同样存在。
融创服务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出于市场化原则对各项非业主增值服务业务进行调整,公司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减少,导致营业收入增速下降,对于净利润的增加,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应收款项没有再增加并且在减少。
同时,融创服务也在减少对关联方的依赖。2023年上半年,融创服务非关联方业务收入约为32.04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13%。
增利不增收 净利润3.4亿元
事实上,2022年的半年报业绩没有那般亮眼。
公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融创服务收入约39.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8.5%;毛利润约11.27亿元,同比减少约5.8%;期内拥有人应占亏损约7.51亿元。
显然,融创服务扭转了去年亏损的局面。
2023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融创服务实现收入33.96亿元,同比减少15%;毛利润8.48亿元,同比减少25%;归属股东净利润3.4亿元,同比扭亏。
接近融创服务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去年同期,公司有大幅的关联方应收款项计提的大额减值拨备,减值的话会在毛利润的基础上影响净利润。今年上半年,这个应收款项没有再增加,反而减少了。”
可以看出,融创服务2023年归属股东净利润改善主要原因由于2022年上半年对关联方应收款项计提了大额减值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融创服务2022年上半年亏损7.51亿元,主要原因是关联方的交易应收账做出18.3亿元的减值拨备。
融创服务管理层在今年上半年的绩上表示,不会出现因关联方大额计提减值的情况。
此外,相比去年上半年,融创服务33.96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了15%。
上述人士透露:“今年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的减少,这个板块里绝大部分是关联方的业务。”
半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融创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约2.03亿元,较去年上半年8.806亿元减少约6.772 亿元,下降约76.9%。
融创服务也在年报中解释,主要原因是由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受地产行业环境影响,公司出于市场化原则对各项非业主增值服务业务进行调整,导致公司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减少。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2020年、2021年,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6.1%、34%。2022年,这一收入占比仅有14.7%。
值得关注的是,融创服务也在减少对关联方的依赖。
从收入上也可以看出端倪,融创服务对非关联方业务收入约为32.04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13%;公司关联方贸易应收款项总额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约1.31亿元;关联方贸易应收款项计提的减值拨备较2022年12月31日拨回约0.56 亿元。
现阶段不会放松拿项目的原则
对于未来,融创服务还是充满信心的。
对于融创服务2023年目标,杨曼在业绩会上表示,基于现在地产交付和外拓,预计融创服务的管面积到2023年年底会比2022年年末有15%~20%的提升,相应的收入规模也会提升15%~20%。
杨曼表示,预计2023年融创服务全年收入规模微增,毛利率和2022年持稳,管理效能一直在持续提升,预计2023年管理效能、管理费率要比2022年下降1%~2%。
对于今年下半年的展望,融创服务会从多个方面发力。
在运营策略上,融创服务方面称,将强化资源整合及公共关系治理能力建设,三方共建良好的社区生态。“公司将通过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一线员工活力。持续数字化建设,强化系统的落地推广使用。”
在经营策略上,融创服务称将追求质价相符的合理利润,以健康可持续经营为导向。“首先强化生存意识,以项目单位为最小经营管理单元,安全意识贯穿到底。以现金可收回性作为项目、业务发展的基础,紧抓回款,确保整体经营现金流的安全健康。以质价相符为成本管控原则,确保服务品质的同时提高管控效率、降低管控成本。”
在市场拓展上,融创服务称“集团将推进45个核心城市的聚焦战略。把控项目质量,平衡风险及收益,守住底线。同时,更注重长期发展能力的建设,包括系统性的推进大客户开发和扩大合作份额,推进城市网格建设以积累起长期有效的信息池等。”
关于公司的发展,融创服务行政总裁曹鸿玲表示,他们会继续聚焦45个城市,在这个阶段他们不会因为数字或者量的多少而放松拿项目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