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房企、物企高峰对话:弯道超车,机会已过?
来自房地产行业的专家、学者,知名金融投资机构的代表、优秀上市房企、物企的代表,分别对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与物业服务市场展望,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赛道等话题展开讨论。
周忻:开发+物业,中国房地产业将继续繁荣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周忻表示,通过疫情,物业行业的地位得到了充分提高,大家意识到了物业的重要性。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整个规模,不应只看开发,而应把开发和物业放在一起,思考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从综合角度来讲,整个中国房地产行业是向前发展的,是做得越来越大的。如果过去30年、40年的时间,中国房地产行业是在“建设繁荣”,那么未来的30年、40年、50年,是在“守护繁荣”。把建设繁荣和守护繁荣加在一起,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讲,是一个企业成长和成熟的过程,是做大的过程。
周忻认为,虽然过去的2020年,整个行业的“地产+物业”是高歌猛进的发展,但从2021年-2022年,不管是地产企业还是物业企业,前途未必光明,需要大家如坐针毡、如履薄冰。
丁祖昱:行业内部分化明显,龙头企业集中度不断上升
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主任、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称,目前行业内部分化明显,即强者恒强,排名靠后的企业整体集中度在下降,龙头企业集中度在不断上升,总资产分布情况也集中于头部企业。31-50强的增速快于头部和尾部房企,成长型公司对规模增长的诉求增强。在丁祖昱看来,2020年下半年发布“三道红线”政策后,很有可能对这类企业增速产生相关影响,过去都在谈弯道超车,但今天弯道超车可能会翻车,接下来这部分企业的整体增速,可能也会放缓。
根据丁祖昱介绍,2020年上市房企净资产收益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从成长能力看,整体业绩增速有所放缓。从营业收入增速、净利润增速、净资产整体增速看成长能力,实际压力都很大。丁祖昱分析,目前50强上市房企存货占比达到八成以上。从存货角度,主要集中在头部房企。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希望存货的占比能够进一步下降。
杨熙: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物企走向并购路线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中物研协总经理杨熙表示,当前资本市场对高增长及大规模企业明显更加追捧和青睐,也可以看到,未来五年物业服务企业还会经历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在科技能力和品牌能力上,会进一步协同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促进他们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杨熙认为,香港联交所提高主板上市门槛至三年累计盈利8000万港元的水平,对物业服务企业未来在港上市会造成一定影响,他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向并购路线,也可能需要联合进行企业发展。
杨熙称,当前整个行业有46家上市的物业服务企业,目前递表的有19家,还有2家准备拟上市分拆,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至少还有20家企业会上市,还有一些企业在酝酿的过程中。杨熙预计,截止2021年末,中国物业行业市场上的上市物企将达到70家。
蔡金强:未来一年房企压力巨大
奥陆资本总裁及首席投资官蔡金强,给出了自己对于行业的一个判断。他认为,对于房企来说,目前属于“黎明前的黑暗”,行业剧变在激烈进行中,房企基本再无弯道超车机会。除了“三道红线”压力,集中供地下热点城市整体地货比高,利润率将继续恶化,但房企拿地的激烈程度仍然未减,高地价将对房企2021-2022年结转利润率继续产生压力,中小开发商如果硬抢地,新拿的地块利润率严格上无利可图,甚至亏损。
蔡金强判断,至少要在2022年三季度之后,随着大量中小开发商的萎缩,地价开始回落,龙头地产商通过平台化发展,顶住2021-2022年利润率压力,将开始重拾成长。
林峰:地产行业新形势下的七个观点
旭辉控股CEO林峰谈到了地产行业新形势下的七个观点:
第一,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目前“两集中”政策下,全国土地市场较为火热,诸多房企宁愿牺牲利润也要抢地。但是“没有花不完的钱,只有买不完的地”,旭辉一直保持理性,选择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别人热烈的时候冷静。
第二,行业准金融属性进一步加强。行业的强管控将规避行业出现风险,未来只有财务稳健的公司才能行稳致远。
第三,行业最佳窗口期已经过去。地产公司依赖财务杠杆弯道超车的时代不复存在,中小房企面临更大挑战。
第四,行业进入强者恒强阶段。“高手博弈半目求胜”,行业高手的对决胜负都在分毫之间,精细化运营必不可少。高手都会重视经营质量,以客户为导向,这样才能保证合理利润。
第五,行业依然面朝大海。城市分化、板块分化、企业分化情况并存,对于稳健均衡的头部房企而言,机会大于挑战。没有消亡的行业,只有熬过黑暗,才能见到黎明。
第六,行业整合加剧。行业已经从大鱼吃小鱼,到大鱼吃中鱼、大鱼吃大鱼、快鱼吃慢鱼时代,地产收并购和物业收并购均迎来机会。
第七,你改变不了世界,只能改变自己。面对行业变化,旭辉将追求有质量的增长,始终保持有利润和回款的销售。同时,旭辉将以客户为中心,用心做好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认可。此外,旭辉还将以战略终局思维布局多元化赛道,为旭辉未来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张宇:预计下半年政策收紧,开发商要与时间赛跑
中金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房地产研究主管张宇表示,政策不是一个外生变量,政策是因为行业本身发生的变化,而不得不进行的回馈。短期看要从库存出发,库存高、库存低基本决定了这个行业接下来的供需价格,价格又决定了买地,地价又决定了政策,所以这个逻辑的核心出发点就是库存。
张宇指出,已开工而未销售的库存,这个指标比较低,一二线这些年一直库存比较低。三四线这两年库存仍然不高,特别是一些都市圈的强三四线。这个库存状态不改变,房地产价格向上的压力就始终存在。张宇称,假设今年前4个月和后8个月符合历史比例关系,就意味着今年下半年的政策会收紧。最后几个月可能会出现明显放缓,所以开发商短期的销售要与时间赛跑。
崔霁: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院长助理、课题组执行组长崔霁表示,中国房地产经过30年的发展表明,价值与市值管理并重,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健康成长的基础,而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协同,是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关键。
据崔霁介绍,课题组对整个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一是,重视和明确市值管理战略定位及具体目标。二是,把握市值管理的科学性、专业性、主动性。三是,加快建立与完善市值管理制度。四是,建立市值管理监测,保障企业科学决策。五是,以市值管理规划引领企业发展。
刘策:房地产成了“赚钱”但“不值钱”的行业
佳兆业集团控股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刘策认为,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还是乐观的。刘策表示,目前房地产行业变成了“赚钱但是不值钱的行业”,换句话说资本市场给的PE很低。房地产未来核心的方向,就是让房地产往既赚钱又值钱的赛道去转移。而赛道转移首先则离不开运营,其次便是新业态的发现,以物业为例,PE倍数很明显,是房地产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此外,刘策指出,房地产能够成功跨越第二曲线的核心是往相关的康养、健康领域转型。
李仿: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地产资本管理时代
当代置业金融资本中心总经理李仿认为,自从资管新规之后,最近这几年,银行、央行监管体系已经实现了政策上的监管闭环,希望地产行业能够平稳健康的发展。
对于地产行业如何平稳健康发展,李仿提出三点看法来启发地产企业做好资本破局:第一,投资性业务、股权上的合作,这些没有卡死;第二,正常银行的开发贷款,水也在持续流入;第三,整个监管体系并没有在按揭上给大家更多的限制。它会鼓励地产行业在获取土地的时候,尽量用自己的自有资金获取土地,或者找合作伙伴的资金获取土地。
李仿指出,整个地产行业已经到了地产资本管理的时代。他进一步指出一个概念——地产投行业务,即用投行、资本管理、资产管理的思维做地产。地产行业所谓的类金融属性,最终聚焦的就是资本管理和资产管理。
李长江:物企想得到资本青睐需走合纵连横之路
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总裁李长江表示,未来物业服务行业的变化,以上市企业来说,如果要长期吃这碗饭,得到资本市场的宠爱,毫无疑问,必须走合纵连横之路。以后在这个行业里基本过得好的,大概只有十家企业左右。
在李长江看来,物业服务行业企业的发展,最后就是要分成两个部分,大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好。比如像他们现在做的,在投机器人,还要投两个亿的数字化建设。当投出来以后,别人没办法投,只能跟着跑,这就是步步领先,当然也要有行业的使命感。
陈海照:基础物业做宽,专业公司做强
招商积余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陈海照表示,今天大家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后,开始转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上科技赋能、互联网以及资本的推动下,我们称物业服务为“现代物业”,跟以前的“四保”(保安、保洁等)有一些差异,所以企业被资本看好,排队上市,才有100倍市盈的发生。
关于未来的发展,他认为,首先,把传统的基础物业作为一片“沃土”,希望把这片“沃土”做得更宽,在中心主要城市做得更厚,包含住宅、非住宅、机构。其次,招商物业和中航物业自身又有一些专业公司,所以在这片沃土上,要长出几棵树,希望这些树长得更强,比如楼宇科技、电梯维保,光这块,就有2万多部的电梯。还有到家汇商城,以前是招商局集团内部集采的,现在给1000多家写字楼客户开放进行采购。
韩芳:腰部物企要打造IP,追求质量
南都地产服务集团、南都物业服务集团董事长韩芳表示,未来物业行业空间肯定非常巨大,它是存量房市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关于物业行业的特征,她指出三个明显的特点,其一,未来这个行业,会更多聚焦规模、聚焦于龙头企业发展,这个趋势不会改变;其二,未来的多元化板块领域会发展得更好;其三,智慧物业的应用,在行业中会有非常大的变局,这也是行业变化的一个趋势。
韩芳表示,以南都物业的发展逻辑来看,作为腰部企业,其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打造属于自己的IP,不仅仅是要追求规模,更多的是要追求质量,站在以客户第一的角度,把目标落地为我们的行动计划,拓展未来属于自身的多元化领域。
夏冠明:运营赋能与科技赋能是核心竞争力
合生活科技集团总裁夏冠明出席会议并表示,资本对物业股认知已趋于理性化。据夏冠明介绍,合生活定位为一家科技型企业,而非仅仅是一家物业管理企业。谈及合生活区别于其它已上市物业公司的最大差异点,夏冠明指出,物业管理企业主辅营结构比例,正常来讲是70%的物业管理收入,30%其它收入。而合生活是20%的物业管理收入,剩下的80%全部是创新业务收入。
夏冠明认为,合生活的核心竞争力有两点:一是运营赋能,二是科技赋能。目前的客户有C段、B端、G端,有收入渠道来源,这是合生活最大的不一样的地方。
闭涛:在细分领域里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新力控股集团副总裁、新力服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闭涛表示,八年的时间,走到了腰部企业的位置。当然,也代表了在过去房地产领域的传统赛道,依靠优质服务,获得了过去前几年的高速增长,面对未来的转型还是比较焦灼。
“一方面,要延续过去房地产领域的优质服务品牌;另一方面,要适应资本市场的转型。” 闭涛认为,更多的腰部企业共同的想法是,能不能找到自己的赛道、找到自己的新赛道、在细分领域里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个逻辑,大家这么想是没有问题的,但实际上对于腰部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如果按照简单的收并购、孵化新赛道,像头部企业手握几百亿的资金,随时可以收购这个赛道的龙头企业,这样一来就把你的路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