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定调,物企发展方向明确

物股通
2025-07-18 10:53

会议部署了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从建设创新城市到智慧城市,从宜居城市到韧性城市,一幅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全景图徐徐展开,更为物业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时隔十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在北京召开。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会议部署了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从建设创新城市到智慧城市,从宜居城市到韧性城市,一幅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全景图徐徐展开,更为物业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会议精神深度解码:城市发展逻辑的五大转向

本次会议的战略部署可凝练为“五个转变”与“七个着力”,标志着城市发展底层逻辑的深刻变革:

会议对“人民城市”理念的诠释达到新高度,明确提出“内涵式发展”主线和“城市更新”重要抓手。

有专家指出,相较于过去聚焦单一功能目标,本次提出的六维一体目标体系(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更符合现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而物业企业被赋予连接政府与居民、推动公共服务落地的战略职能,行业定位获得历史性提升。

高能级城市深耕:物企战略核心区的价值重构

会议提出的“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则进一步为物企进行区域深耕指明了方向。

目前,行业头部物企已率先卡位高潜力区域:

1)万物云实施“蝶城战略”,在642个经济活跃街道构建3公里服务圈,打破社区与城市边界;

2)中海物业锁定核心城市前三目标,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管理面积达4.23亿m²;

3)融创服务聚焦45个核心城市,98%签约额来自战略城市群;

4)作为区域龙头的新希望服务,同样在高能级城市聚焦战略上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公司95.8%的物业管理收入来自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在成都、昆明等高能级城市,新希望服务成功拓展多个标杆项目,形成区域服务壁垒。

政策倾斜也为区域深耕注入新动能。15个城市升级计划试点(合肥、上海等)将获得基建投资倾斜,与永升服务合肥公司的实践不谋而合——该公司通过与安徽城市更新投资公司合作,探索市政环卫一体化、公共设施运维等创新模式,在管面积超1000万m²。

发展模式适配:从规模崇拜到精耕细作

此次会议明确“存量提质增效”主基调,物企发展模式面临深度重构:

其一,区域浓度优先。“密度深耕”成为增效关键。万物云的蝶城模式通过共享维修工程师团队,使人员复用率提升至35%,设备维护成本降低20%。在街道尺度实现多项目联动,破解了物业行业规模不经济的痼疾。

其二,服务能力升维。会议对“韧性城市”“智慧城市”的要求,推动物企向专业服务商转型。中海物业打造“海博工程”品牌,提供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2023年工程收入同比增长83%;万御安防从万科物业分拆后,聚焦安防机电专业服务,并延伸电梯维保领域。

其三,治理协同深化。“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的会议要求,催化了物企角色转变。永升服务合肥公司建立“1530211”快速响应机制,将业主诉求解决时长压缩50%,其管理的旭辉公园府连续获评“零发案小区”。

适配性发展路径:三类深耕模式的战略选择

在城市发展提质增效的大背景下,物业企业想要站稳脚跟并实现突破,深耕细作成为关键。

这种深耕并非局限于单一维度,而是要在广度、深度和密度上多管齐下,构建起独特的竞争优势。

广度深耕:多元业态布局,织密区域生态网络。

打破单一住宅业态的局限,向非住宅领域横向拓展,进而形成区域市场的“业态贯通力”,是物业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综合议价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标签的有效方式。

保利物业的“502战略”就是这一思路的典型实践。其聚焦50个高能级城市,在每个城市打造2亿规模的项目集群,构建起“金融+税务+交通+能源+通讯”的五大业态矩阵。

这种布局充分依托了央企的资源优势,以政府公建项目为支点,成功撬动了多元业态的订单,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深度深耕:纵向挖掘价值,锁定客户终身价值。

在特定的区域或业态中,通过提升基础服务品质、打造场景化的增值服务,来提高单个客户的贡献值,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粘性,是物业企业突破物业费天花板,从“空间管理者”向“生活运营商”转型的核心逻辑。

新希望服务打造的“三公里烟火经济圈”颇具代表性。在成都的社区试点中,其推出“物业+团餐+商业+生活”的组合模式。通过这种场景创新,新希望服务不仅满足了居民的多样化需求,还实现了服务价值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其通过“标杆项目辐射机制”,在2024年使外拓项目的溢价能力提升了15%,展现出强大的模式复制能力。

密度深耕:提升空间浓度,重塑规模经济逻辑。

在3-5公里的物理半径内实现项目的高浓度布局,借助集约运营破解行业“规模不经济”的难题,能够带来人效提升、应急响应提速以及增值服务渗透率倍增等诸多好处,这是物业企业优化运营效率的重要方向。

万物云的“蝶城”模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其在642个街道单元部署“远程运营中心+混合服务”模式,使得维修工程师跨项目复用率达到35%,电梯故障AI预判准确率高达91%。

这种高密度布局下的集约运营,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以深圳坂田蝶城为例,一年就实现降本超2000万,设备维护成本下降20%,充分体现了密度深耕的价值。

结语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物业管理行业标注了清晰的历史坐标——从地产配套服务转向城市综合运营商,从基础维护者转向基层治理协同者。

在存量时代,物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为三种能力:对高能级城市的多业态深耕能力、对政策导向与居民需求的精准适配能力、对智能与绿色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力。

唯有把握“人民城市”内核,将服务深度融入城市发展动脉的物企,才能在行业转型浪潮中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

注:本文来源于物股通公众号。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日新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如文章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敬请联系本站(微信:rixins888)进行删除。
物股通
0
0
0
参与评论
0/1000
评论区
目前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