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市物企,争相拥抱AI
滨江服务8月10日发布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滨江物业与杭州宇泛智能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AI智能化发展及机器人应用领域建立全方位合作。
滨江服务8月10日发布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滨江物业与杭州宇泛智能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AI智能化发展及机器人应用领域建立全方位合作。
通过宇泛智能的技术赋能,滨江服务计划在运营效率、能耗管理、服务体验及机器人应用四大领域实现突破。
而就在四个月前,绿城服务与蚂蚁集团升级“碰一下”智能服务体系,将手机NFC技术深度融入社区管理链条。
至此,杭州三大上市物企(绿城服务、南都物业、滨江服务)全部完成属地化科技联盟布局。
无人机自动巡检、机器人上门清运、无感通行系统落地,一场依托“杭州科技基因”的行业变革正式拉开帷幕。
战略升级,滨江服务锚定AI物业四大目标
滨江服务与宇泛智能此次合作并非简单的技术采购,而是构建长期研发与场景落地的深度绑定机制。
根据公告,宇泛智能将持续投入研发力量,确保新产品在滨江服务场景中优先应用并不断迭代。
合作目标直指物业运营痛点,在运营效率提升方面,滨江服务计划通过AI替代人工重复流程,结合无人机、机器人及AI视觉识别技术,实现故障隐患的自动检测。
能耗管理优化成为降本关键。滨江服务将对照明、空调等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AI实时分析水电数据,实现动态能耗调节。
业主体验升级将落地无感通行系统和智能助理,通过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缓解人工服务压力。
机器人应用场景明确聚焦三大领域:园区末端运送、深度清洁及垃圾上门清运,打造安全高效的服务闭环。
科技基因,杭州物企的协同进化
杭州物企的AI布局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深度依托本地科技生态。
滨江合作的宇泛智能扎根杭州人工智能领域,而南都物业投资的云象机器人同样是杭州本土培育的科技企业。
今年4月,南都物业启动“生态+科技·NacityRobotics”战略,领投云象机器人并成为其最大机构股东。这家专注商用清洁机器人的企业,已在视觉感知、自主决策等领域积累显著优势。
场景与技术的双向赋能成为合作核心逻辑。南都物业近9000万平方米的管理规模为云象机器人提供了丰富的测试场景,而云象的技术则助力南都物业实现服务流程重构。
据南都物业董事长韩芳透露,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聚焦智能清洁、安防巡检、客户服务等场景的垂直模型开发,构建“算法+硬件+场景”闭环生态。
模式创新,从单点合作到生态共建
复盘发现,杭州物企的智能化转型呈现出清晰的战略演进路径。
技术整合深度不断强化。滨江服务与宇泛智能建立了“研发-测试-商用”全链条合作机制,确保技术方案与物业场景高度适配;而南都物业则通过资本纽带,直接介入云象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环节;绿城服务联手蚂蚁集团,重构社区通行逻辑,从解决外卖骑手“最后100米”痛点,扩展至业主无感通行、物业工作数字化。
应用场景持续细化。从早期基础安防、能耗监控,发展到如今的末端物流、垃圾清运等精细化服务场景。南都物业与云象合作开发的清洁机器人已能适应地下车库、机场车站等复杂环境;绿城服务的“碰一下”正从门禁向物业缴费、智能报修、快递收取等场景延伸,试图打造“一碰解决”的社区服务操作系统。
生态构建意识凸显。滨江服务在公告中明确提出“促进产业生态,实现服务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叠加共振”。南都物业则通过“Nacity Robotics”战略,系统布局机器人产业链。
行业变革,AI重塑物企价值逻辑
物业行业正经历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驱动型的转型,杭州物企的实践为行业揭示了三大价值重构方向。
第一,成本结构优化不再是简单裁员。滨江服务的AI替代聚焦重复流程处理,降低错误率同时释放人力投入高价值服务。南都物业通过机器人应用,在保持服务质量的同时缓解了基层用工压力。
第二,服务溢价能力提升。无感通行、个性化服务方案等创新体验,成为滨江服务夯实品牌溢价的核心抓手。科技赋能使基础物业服务突破价格天花板成为可能。
第三,商业模式突破传统边界。南都物业通过投资云象机器人,从服务采购方转变为技术合作伙伴,分享科技创新带来的增值收益。
然而转型挑战依然存在。南都物业2024年净利润大幅下滑,提醒行业科技投入需与主营业务形成有效协同。
结 语
杭州物企的智能化探索已超越简单技术应用。南都物业投资机器人企业并共建研发实体,滨江服务构建全链条技术合作机制——这些创新实践正在重新定义物业服务行业的边界。
当科技公司需要落地场景、物企寻求服务升级,杭州这座“数字经济第一城”恰好提供了最佳试验场。
更为全国物业转型标注出“科技向实”的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