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物业行业:从质效提升到价值重塑的转型新格局

澎湃新闻
2025-08-28 09:49

受房地产行业阶段性特征影响,叠加成本高企、模式固化等挑战,物业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逐步从规模扩张转向质效提升。多位行业资深从业者与研究机构指出,服务本质回归、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与多元业态探索,是行业破局的核心方向。

受房地产行业阶段性特征影响,叠加成本高企、模式固化等挑战,物业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逐步从规模扩张转向质效提升。多位行业资深从业者与研究机构指出,服务本质回归、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与多元业态探索,是行业破局的核心方向。

行业转型期:增长承压与结构优化并行

物业行业“粗放扩张时代”落幕,进入精细化发展转型期。据观点指数研究院报告,2024年53家样本上市物企总在管建筑面积约76.24亿平方米,较中期仅增1.6%,11家物企在管面积下滑(占比20.75%);合约面积同比增4.20%,15家物企下降,规模增速持续放缓。

规模优化成共识。头部企业主动退出低质效项目,碧桂园服务、万物云汰换环卫、住宅项目优化管理组合;2024年世茂服务终止6090万平方米在管面积,金科服务退出1920万平方米住宅面积,均聚焦高收缴率、高满意度优质项目,标志行业从“唯规模论”转向“质量优先”。

盈利压力凸显但头部稳健。观点指数数据显示,2024年62家样本上市物企总营收2885.02亿元,平均同比增4.66%(较2023年降4.04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111.07亿元,同比下滑20.74%,13家物企净亏损。但头部企业通过项目优化与服务升级实现稳健经营,行业呈“提质控险”理性态势。成本端,人力成本上升叠加电梯维保、绿化等刚性支出压缩利润,资深物业人李长江指出“部分不应由物业承担的费用计入成本”,且地产公司欠款、应收未收利润占比高,加剧资金压力。

百强企业数据具有代表性。据北京中指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中国物业服务指数系统《2025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2024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均值16.05亿元(同比增3.52%,增速回落1.04个百分点),基础物业服务收入占比83.71%(提升1.66个百分点),增值服务占比13.84%(降1.39个百分点),创新型服务占比2.45%(降0.27个百分点)。毛利润均值3.19亿元(同比降1.34%),净利润均值7990.71万元(同比降4.71%);毛利率19.87%(同比降0.98个百分点),净利率4.98%(首次低于5%)。管理面积均值6946.30万平方米(同比增2.18%),合约面积均值8847.83万平方米(同比增1.01%);第三方管理面积占比54.83%(微增0.30个百分点),非住宅业态占比34.21%(与上年持平)。

市场分化加剧,新增长极显现。碧桂园服务、万物云2024年营收分别达439.93亿元、362.24亿元(万物云2025年中期营收181.4亿元,同比增3.1%;核心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10.8%),宋都服务仅2.48亿元,差距超177倍。39家样本物企第三方项目收入贡献均值55.64%,34家物企非住业态收入贡献均值33.02%,保利物业非住业态在管面积占比60.9%,印证“(物业行业)去地产化”与多元发展趋势。

破局核心路径:服务回归、科技赋能与业态拓展

行业破局首在回归服务初心,物业服务核心是满足业主需求,而非单纯商业扩张。

基础服务是根本,质价相符是底线。李长江认为“好服务要做好清洁、绿化、安全、设施稳定等业主关心事”,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贺国良称“四保一服”是“低就”,需扎实做好以建信任。雅生活构建700多项服务标准,通过AI设备巡检实现秒级预警,80%以上项目来自第三方外拓,海南清水湾项目靠细节服务实现高收缴率与满意率。李长江表示“低收费高承诺易致企业困境”,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李大龙表示“物业非暴利行业,需公开透明合理效益以持续升级服务”;万物云“弹性定价”模式为平衡成本与质量提供思路。

业主参与是关键。李长江建议“确定服务模式需获业主同意并明确内容”,业委会需优化机制协同。据中指研究院报告,2025年行业满意度72.9分,标杆企业89.9分;车辆管理70.1分、装修管理72.4分、公共设施维护72.6分、客户服务78.8分、社区文化活动78.1分;磨合期业主满意度不足70分,稳定期72.0分,入住逾两年老业主超75分。

数字化是生存刚需,核心是重构业务流程。卓越商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杨志东称“数字化是唯一出路”,卓越商企服务通过数字化基建打通数据,AI智能派单实现“工时结算到价值结算”,人效提升20%,成本降10%-30%。腾讯用企业微信与AI催缴话术,将物业费收缴率从50%提至95%;克而瑞数据显示,50%头部物业企业已落地AI大模型。

数据驱动决策,中小物企有差异化路径。金茂物业服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袁鸿凯强调“数字化核心是提生产力”,十年实践显示业财一体、运营透明化、专业领域智能化是关键。雅生活整合7亿平方米管理面积数据,70%-80%日常服务线上解决,AI客服响应60%-70%咨询。袁鸿凯指出“中小物企先解决业财一体、运营数字化”,观点指数研究院建议其聚焦特定领域或依托国资切入城市服务。

科技赋能从概念落地,机器人与AI重构场景。湾区智控执行董事、壹智控机器人首席执行官林木雄测算,物业行业年服务费1.7万亿元,清洁和保安占40%,机器人替代10%即有600亿市场空间;其清洁机器人租赁成本与人工相当,购买一年半回本,已落地5个项目,计划年内扩至100个。碧桂园服务副总裁、CTO赵晓光强调“机器人应用需以降本、提效、服务升级为核心”。

AI深度渗透,政策技术共振。赵晓光表示物业行业物联网、大数据应用加速追赶互联网行业,AI成产业“大脑”:腾讯与碧桂园合作23个场景,AI起关键作用;多agent模式解决60%-70%固定问题,年内分阶段落地。2024年国家持续出台支持AI与新质生产力政策,袁鸿凯认为“具身智能实战化、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化将为物业场景带来新价值”。

多元业态拓展破边界,寻第二增长曲线。侨银股份总裁夏冠明称城市服务为“万能插座”,虽存政府要求差异、部分地区不认可科技替代人工等痛点,但全国城市工作会议明确“科技赋能为城市服务核心”,侨银正洽谈多地全域智慧化城服。

社区增值服务以信任为基。彩生活服务集团副总裁于海华介绍彩生活新增保险业务拓展空间,腾讯智慧零售与生活解决方案负责人翟昆指出“多经业务需先服务好消费者”,金碧物业多经业务年营收约10亿元,优秀管家月收入达3万元。

设施管理向高端进阶。随客户需求升级,物业向IFM转型,2025年上半年万物梁行、卓越商企服务在上海高端商办项目表现突出,推动行业从“空间运维者”向“生产力伙伴”进化。

未来趋势:长期主义与价值重塑

物业行业必要性不变,服务模式将深度重构,未来核心在“守正”与“创新”平衡。

政策锚定服务升级方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定义“好房子”标准,与物业转型高度契合;物企需以智慧技术为支撑,借数字化提服务响应速度,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差异化竞争力。

长期主义是发展底色。袁鸿凯以胖东来为例,“2024年其普通员工平均薪酬9000元,管理技术员工年薪70万,理念值得借鉴”;李大龙强调“物业是长期行业,需经营筑基、文化引领”;李长江提出“坚持加薪善待员工”。

技术重塑不可逆转。赵晓光指出“技术成本节约达40%时行业将颠覆”,AI向“产业大脑”进化,人机协同消除管理壁垒;观点指数研究院预测,行业将涌现“智能运营、数据驱动”新型物企。

价值边界持续拓展。从住宅到城市服务,从基础物业到IFM,从人力密集到科技赋能,物业行业价值内涵不断丰富。正如李大龙所言,“服务应扎根需求,体现差异化与温度,与城市、社会共生共长”,这是行业穿越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逻辑。

注:本文来源于澎湃新闻。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日新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如文章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敬请联系本站(微信:rixins888)进行删除。
澎湃新闻
0
0
0
参与评论
0/1000
评论区
目前还没有评论